发布时间: | 2009-06-02 | 点击次数: | 0 |
松原教育局 你是剪不断理还乱
"■编者按"
" 湖南省罗彩霞事件,曝光月余后,至今帷幕未落,甚至牵引出各地高考替考丑闻。吉林松原版亦粉墨登场,硬币一样正反对立的评价经年集中于吉林省松原市的高考上空,一面是金色,一面是灰色。过去两年吉林省理科高考状元都来自此地,这是它的荣耀,而来自省内外的舆论批评连年不断,焦点无不落在其高考考场内外的蹊跷和秘密上,这是它的晦暗。"
" 本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惊心于高考作弊之风在当地曾经的猖獗,亦痛心于当地高考监管机构一度的失察和背后若隐若现的腐败阴"■
编者按"
" 湖南省罗彩霞事件,曝光月余后,至今帷幕未落,甚至牵引出各地高考替考丑闻。吉林松原版亦粉墨登场,硬币一样正反对立的评价经年集中于吉林省松原市的高考上空,一面是金色,一面是灰色。过去两年吉林省理科高考状元都来自此地,这是它的荣耀,而来自省内外的舆论批评连年不断,焦点无不落在其高考考场内外的蹊跷和秘密上,这是它的晦暗。"
" 本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惊心于高考作弊之风在当地曾经的猖獗,亦痛心于当地高考监管机构一度的失察和背后若隐若现的腐败阴影。"
" 所幸的是,历年来最重的一拳已经打出,遏止高考腐败的力量也并未彻底失声,只是,那些经年被异化和误导的民间心态和价值标准的重塑,看起来并非一日之功。"
两个“张旭”,N个“罗彩霞”?
有的为了获得考场经验和锻炼,有的为了提前上大学,而有的则是赤裸裸地舞弊替考。
“湖南出了一个罗彩霞,我们这里有N个”。5月20日,一位在松原教育系统工作了多年的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严苛指责本地高考积弊。
近日,流传于网络的“特别曝光:吉林省松原市特大高考黑幕”的热帖,以详尽的数据披露发生在松原的大规模高考舞弊事件,指斥该市的高考资格审查“形同虚设”。本报记者获知,出现在网络之前,它曾被举报至中央和吉林多部门。
禁止替考、严禁高二学生报考外,作为国家第一大考,高考报名资格设置有严格规定,诸如伪造证件者将被取消全科成绩。
以此审视,松原的很多谜团需要解释。比如数十个参加高考的人“今年是往届生,明年却变成了应届生”。他们大都是高二的学生。
徐某是松原建新学校的学生,2007年还在读高二的他,却以往届生的身份拿到了高考准考证,参加了文科类的考试,成绩是388分;徐某于2008年再次参加了高考,但这次考的却是理科,成绩588分。两年参加两次高考,转了分科,成绩飙升200分。“我当时就想让这孩子上去,试试手,也看看考文科成绩能怎么样。”徐某的母亲说,“我们不算过分的,孩子考走的那次是正规手续报名,不像那些高二就假报名考走的那些。”
在她看来这是惯常之事:那年就是到招生办门前,几百块钱办了一套假证,在报名表上胡乱填上,夹杂在另一个正规的报名团中蒙混过关。“大家都那么弄。”她说。
松原实验高中的李某,也许就是徐某母亲所指的高二即考走的学生。李某同样也是在高二时虚假报名参加了2007年的高考,成绩是488分,记录显示,当时他被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后,就似乎在学校里消失了。高考报名表上证明人张尧老师,当时是高三(10)班的班主任,说李某原来是另一个班的同学,于 2007年高考结束后升高三时转到了他们班。高三(10)班的同学们则印证说,“那个人从未在班上出现”。
如果说徐某完成从文科到理科以及200分成绩的跨越,尚依仗自身能力,那么一名叫“张旭”的考生在一次高考中获得两个成绩的奇闻,则直指替考舞弊嫌疑。
2007年的松原高考,在1110011考场和1110025考场,分别走进了两个“张旭”,最后以身份证号17结尾的张旭考了507分,以11结尾的张旭考得了430分。
事情非常蹊跷,因为二者都来自松原实验高中,二者照片也极为相似,甚至两个张旭的报名表上的考生评语都一字不差。难道是同一个人?但是,两个人的身份证却都是真实的,一登记在团结派出所,而另一登记在松江派出所。
户籍信息揭开了其间的奥秘,张旭的父亲在市公安局工作。11结尾的张旭的身份证于2005年9月20日签发,户籍登记在团结派出所。在2006年的一次户籍变动中,张旭以补录市外迁入漏登户口(也就是16周岁以下,非当年出生的无户口人员,由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提出书面申请,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结婚证明及父母身份证明经所长审批后按补报往年出生登记)之名,抢在2006年12月7日,即2007年高考报名之前,得到了另一张全新的17结尾的身份证,随后其户籍迁至松江派出所其一个亲属户下。
至此,两个身份证意义上的张旭都已诞生,并顺利走入两个考场,换来了两个成绩,但外人谁也不知道,考场上哪个才是真实的张旭?而另一个虚假张旭又会是谁?
2007年6月,以17结尾的张旭取得了507分的成绩,录取通知书邮寄到以11结尾的张旭的母亲手中,因为,在报名登记表上,17结尾的张旭留下的却是11结尾的张旭母亲的名字和地址。如原考上大学的张旭的母亲拒绝旧事重提,她称,只有一个儿子张旭,并不清楚其他。
在松原,这只是冰山一角。知情人士透露,“过往,高二违规参考的学生很多都是替考”。 他们目的各异,有的为了获得考场经验,如上述徐某;有的为了提前上大学,如李某;而有的则是赤裸裸的舞弊替考。
而上述以户籍变动实现替考舞弊已成私下潜规则。每年临考前的关键时刻,都会有形形色色的中间人,在户籍变动上做文章,谋取制造合法的高考移民身份证明,而手握报名资格大权的教育部门亦是家长们频繁造访之地。
网络流传的举报信中陈列2006-2008年间松原多种违反规定的高考乱状,并详列各种证据,看似确凿,诸如高二学生批量参考、高考移民、虚假户口等等不一而足。
南方周末记者根据松原招生内部资料进一步核实得到如下不完全统计:通过报考信息能核实的在读高二学生报名参加高考的每年超过30人。而以虚假信息报名的考生总数,存疑者多达上百人。
事发“西窗”
一等公民有钱有势让孩子走保送,绕过门槛上名校。二等公民有钱有人为孩子弄替考,费点资金保重点。
上述舞弊嫌疑,无不指向松原市特有的高考资格审查模式。
按正常规定,高考报名的审核工作放在区县一级招生办进行。但是,两三年前松原市招办下令,凡与高考资格核对名单库不吻合的考生,均需要去市招办进行单独审核,俗称“市里接待”。
知情者透露2007年,松原“市里接待”总数达300人左右,而其中涉嫌虚假信息和资格有问题的考生,不下百人。原在于加强监督核查的上收模式,并没有发挥出实际功效,不正规的考生依旧大多过关。
一个多月前,松原市招生办主任李文秀临考前被停职处理。这一低调变动耐人寻味,据称并非祸起上述资格审查的积弊,而是因为大学保送生的内中“秘密”,可谓事发“西窗”。
2009年初,新华社旗下的《瞭望东方周刊》公布了过去三年以来松原市10位以省级优秀学生获得保送生资格的学生家长名单(全市三年同类保送生一共仅13名),时任招生办主任的李文秀位列其中。他的学习成绩貌似并不突出的孩子前年被保送到了中国政法大学。
李文秀即便位列市招生办主任,但职级在这份特殊的家长名单里依旧显得逊色:名单还包括,央企分公司副总经理、市政府正副秘书长、某县县委书记、县长等。
报道抛出了一系列的疑点,暗指当地保送生弊政:为什么不进行公示?本来在甲校上学,却被乙校保送?为什么有学生从根本不存在的学校被保送了?为什么全部出自官员人家?
震动引发的民间说法不胫而走,“一等公民有钱有势让孩子走保送,绕过门槛上名校。二等公民有钱有人为孩子弄替考,费点资金保重点。”
市招办主任的突然停职,被视为地方政府今年决意整饬高考秩序的信号。事实上,吉林省教育厅和松原市纪委监察系统一直剑指松原高考乱状,甚至不惜司法处置。这几年,省教育厅的厅长和招生办主任甚至不得不亲自坐镇松原,巡考督阵。
2007年的前郭县一高考现场,监考老师受人贿赂将一个女生的考卷抢下,拿给托请他照顾的学生抄袭。不料受伤害的女生父亲恰也是教育系统的,该父亲到市招生办,敲桌子砸东西,最终,涉及的至少三个老师和教育局相关人员被处理。
一年之后,松原下属乾安县一副县长受人之托,照顾另一个局长的孩子高考,被举报之后连同该县教育局副局长一并被调查。一份教育系统内部材料记录了这一年的高考乱状给松原造成的巨大伤痕,39人被处分,内中处级干部2人,科级4人,监考老师27人。
即将到来的2009年高考,或许会有些质的变化,“市里接待”的模式被废止了。2009年,松原市还第一次真正公示了省级优秀生的全部资料,以杜绝在保送大学时的暗箱操作。
5月25日,松原教育局的内部会议上公布,本市多达83个考生的高考资格在考前的严审下被取缔了。第二天,在全市高考工作会议上面对数百与会者,教育系统代表向社会朗声承诺:以身作则,刚正不阿,“不做违法违纪的事”。
但对于一直延续至今未予处理的积弊,地方招办显然不愿意触碰,5月27日,记者联系松原市招办采访,未获同意。
一次选择,终身受益?
几辆全国最先进的无线电监测车将开赴松原,触角覆盖方圆50公里内的先进设备,瞄准任何可疑的电波。
整饬行动正在进行,但经年的高考乱状,已经令松原民间的迎考心态发生着悄然变化。
流传日久的上述民间说法的下半句是,“三等公民有钱有路给孩子买题抄,付出心血进本科。四等公民啥都没有靠孩子真本事,战战兢兢落孙山”。
5月24日,距离松原150公里外的长春,一个高调叫卖高科技高考作弊机的店面被长春媒体曝光了。这让松原市油田十一中门外小卖铺的矮胖店主颇为紧张。但这个中年男人还是冒着风险,把采访学生的记者误认为是作弊机的推销者,主动提出“合作”要求。
穿越一片泥地引记者进入一片建筑工地的里间后,他低声抛出橄榄枝:“市场很大,关键看设备”。
在松原,陌生人甚至无需指点,就能轻而易举地寻找到各色叫卖“高考设备”、“高考答案”或“高考枪手”的信息。油田高中大门右边的墙上,各色粘贴单上的宣传口号颇具诱惑:“高考助手,高分保证,2009助您一臂之力,租售各种设备”。传单甚至贴到了校内的厕所,门卫指着曾经的清理痕迹,抱怨频繁清理而屡禁不绝。
至少从纸面看,作弊设备堪称先进,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架势,有叫卖一种叫魔术眼镜和007钢笔的,据称通过隐藏在眼镜和钢笔上的摄像头,把试题传到场外,再通过无线耳机将答案传回,所谓“一次选择,终身受益”。
当地人眼中,这早不新鲜。一位当地同学平静地提示记者,两年前类似的事情曾在松原二中发生过,后来被当地媒体曝光并在网络广为流传。
两年后的今天,临考在即,一切仍有端倪。一个月前,一位叫卖作弊设备者到松原市扶余县的一家复印店印了30盒名片,计3000张,课间就在扶余县的一中和三中若无其事地发放。就在松原一所高中附近的网吧里,记者听到一个孩子在电话中对父亲说:设备又涨了3000,咋办?
学校的围墙并没有完全阻隔住侵蚀。一个今年的高三应届考生平静地告诉记者,隔壁班仍有同学买了设备,其中一些甚至是由校内学生尤其是复习生代理的,“这样更安全些”。他所在学校附近的台球厅里,一个台球高手指着隔壁桌的白衬衣学生,“瞧,他也买了”。
白衬衣学生承认身边不少学生准备买或已买,他承诺帮忙联系并介绍行情:“今天不买,明天就涨”。
一种畸形的作弊产业链在地下正渐趋完善。还在扶余县一中读高二的小刘在这个行当里边如鱼得水。他清晰地替记者总结出现场操作的使用说明:考试时有人在场内用摄像头传出去,4人做题小组作答,在考点附近的人将答案通过耳机或屏显手表传到考生,“即使他们被抓到了,考生也没有风险”。
众多叫卖者和家长们的见闻相佐证:购买设备之外还需购买答案,每科的行情在2000元至10000元不等。
而监考方年年升级的一种叫“电子狗”的检测屏蔽设备,在叫卖者看来并不构成威胁。“我们这都是最新的设备,绝对能穿透屏蔽。”小刘信誓旦旦。
教育系统广为流传的说法是,2006年高考第一天市里买来的信息屏蔽设备没安装,考毕天降暴雨把考生截在楼道里。人群中省里的巡考老师们发现大量学生人手一个或者两个电话,省巡视组与市领导只得连夜磋商。第二天设备安装启动,有人却把正在考试的高考考场的电源拉闸,长达45分钟的停电让手机屏蔽器无法工作。
而今年,几辆全国最先进的无线电监测车将开赴松原,触角覆盖方圆50公里内的先进设备,瞄准任何可疑的电波。
被伤害的和被异化的
“就因为是百姓的孩子,考场里大家就可以把他牺牲出来吗?”
高二学生文清(化名)在博客上直接发出了义愤填膺的呼声,“还我们广大高考考生一个公平公开纯净的高考环境!”
去年高考日他把相机对准烈日下守在考场门外的家长们,听到了一些家长见到孩子后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抄到了吗?”对讲机、小纸条,一系列奇怪的场景让这个喜爱舞文弄墨的年轻人起初鄙视,而现在则感到惭愧和愤怒。
同城的另一些孩子则截然不同,他们宁愿“刀刃求蜜”,这是一句行话,辞书里没有这个成语,大抵的意思是,好处险中求,这个险自然指的是舞弊。
既往成功的例子,刺激着后来者,一个自称高二的孩子向记者陈述售卖初衷时,笃定地指出了去年的成功案例,有名有姓有分数。
呈现在父母心中的图景更为复杂。5月22日扶余县一中附近,该不该抄的争吵发生在两个家长之间。其中一个买卖人大声嘶吼着:“为什么不抄,落下一分就可能完蛋!”而另一个49岁的父亲语气逐渐低下来,嘟囔着说,“我那个孩子完蛋啊,打他骂他也不抄”。
他的孩子是高三理科应届生,望子成龙的父亲是一个建筑工人,每天干10小时只能挣到50元,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论如何都该动用点“非常手段”,为此跟孩子的母亲也吵过架,“他那个考场一旦有人包场多好啊!”
“包场”和“买人”是记者在松原反复听到的词汇。前者指将考场两位监考者全部买通,至此那个考生便可不受约束,甚至得到老师帮忙传递答案的优待。流传甚广的一个极端例子是,考间一个孩子站起来,对着监考老师大喊:“把你手上那个纸条给我,要不我举报你!”“买人”则是另一道工序:等到高考前几天考场确定,以每科5000左右价钱打点考场内学习好的学生。
只有包场和买人全部搞定,作弊才有最大程度的保障,记者认识的一位家长曾经花了15000元,包了场买了两个学习好的人,最终孩子去了上海一所不错的学校。而一些势单力薄的家长们则祈祷着能沾上他人包场的便利。
黄有光的妹妹数学不错,去年经班主任介绍,她以单场5000元的价格把自己的数学答案卖给别人,临近交卷时答案又被转手买走了,多赚了1000元。“一共6000元的收入够她复习一年用的。”黄有光看上去并不怎么为妹妹去年的落榜难过。
考场的生态正在变化,“现场发挥”也与时俱进增加了新的内涵。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亲戚给孩子拿了几千块随身,以备考场“不时之需”。一个黑壮的男生连哄带吓搞定了前座一个农村女孩,不仅省下来父母给的5000元考场公关费,这个男生的亲戚还对本报记者承认,“男生一下子多考了数十分,去年秋天去大庆上大学了。”
而另一端的家长和孩子正在受到伤害。
2007年6月7日高考数学是家长陈述一生中最心痛的时刻,那年他的孩子在宁江区28考场,目标北大,本该平静如水的考场有人回头,有人下地,报考北大的孩子手臂被所抄者挠出一条2寸长的口子,后背被抠出了血,他要求监考者制止但未获回应。这个数学从不丢分的学生,最终失去了一道大题,与北大失之交臂。
陈述在网上愤怒地发出质疑:“我想问一下如果是您的孩子,您会怎么做?就因为是百姓的孩子,考场里大家就可以把他牺牲出来吗?”
一个在司法系统工作的父亲曾见证过这样的怪事,前年司法考试期间,一个耳机怪叫着从考场上的一个耳朵中蹿出。夜里九点四十,他把刚刚放学的高三女儿扶到摩托车的后座上,回头对记者说:“女孩胆小,我们不抄。”
新一年的高考迫近,一些人还未停止私下的“忙碌”,学生们伏在尺高的资料前做最后的冲刺。
台球厅里的白衬衫男孩偶尔也流露出鄙夷,从心底他也不相信各式设备、复印店里兜售的三五块钱一科的便携小纸条,内心排斥那些他自己也不愿意说出的所谓关系网,觉得“很不光彩”。
但松原留给这个喜欢踢球、惧怕泰国恐怖片的本土男孩的出路并不多,他和他的家庭那么渴望他有朝一日能成为大学生出现在北京的长安街上。但他学习并不怎么好又复读了好几年,作弊的决断看上去不可避免。
“别人可以,为什么我就不可以?”他问。影。"
" 所幸的是,历年来最重的一拳已经打出,遏止高考腐败的力量也并未彻底失声,只是,那些经年被异化和误导的民间心态和价值标准的重塑,看起来并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