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2009-05-17 | 点击次数: | 0 |
--訪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武和平
編者按:
從去年12月開始,百萬民警以各種形式走進民眾當中,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整治治安隱患、攻克疑難案件(見第3版)。近日,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武和平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詳解“大走訪”給公安系統帶來的種種啟示。
政績觀變:讓老百姓滿意
地方社會治安好還是壞,誰說了算?現在是上級說了算。下一步誰說了算?讓用戶、服務對象說了算,讓老百姓說了算。不要隻看 “破案GDP”,單以抓人論英雄
孟建柱在清寒家庭李家齊的家中,詳細詢問他的家境狀況、工作情況
武和平
南方周末:一直有個定位,警察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強調以人為本的情況下,對這個定位是不是也需要新的認識?幾個月的“大走訪”下來,能不能談談警察在理論層面的轉型?
武和平:人民警察是國家刑事執法和行政管理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要為生產力的發展、調節經濟社會關係服務,即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人權。這是民警透過大走訪深化認識後的一個重要啟示。
南方周末:它主要透過什麼機制來體現?
武和平:這需要科學的績效評估標準,主要透過新的警務政績觀來導向。如果警察隻是專政工具,那麼警察任務就是唯打擊是舉;考核民警業績,首先看你破了多少案、抓了多少人,報檢察院批捕多少、起訴多少,總之多是看你的立案數和破案率,以這些參數為考核標準,作為主要工作導向。
但這種評估導向容易偏頗:比如我的轄區治理很好,群眾支援民警工作,“篱笆扎得緊,野狗鑽不進”,確實很少犯罪,我豈不是無案可破?這算不算我的業績呢?但它不考慮這個因素,隻看破案抓人指標。結果我的轄區治理再好,也達不了標。有時沒辦法就隻好到別的轄區去抓人;或者直接在數據上費心思、做文章,擠壓立案數字,一些小案件就忽略不計,忽略了老百姓的感覺。我聽有的群眾說,你天天在搞行動,可我為什麼感受不到呢?就是這個道理。
這種思路,跟計劃經濟時期核銷定產的思路是一樣的。隻是限定指標,完成任務,對上級負責。孟部長的要求不同,要求公安機關在工作中既要破大案,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又要管“小事”,有效治理盜竊自行車、公交車地鐵上扒竊錢包手機等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小案件。這裡的核心就是服務老百姓,讓老百姓滿意。要以老百姓對執法績效的滿意度作為各種考核參數的出發點,把人民群眾的需要作為公安工作的第一導向。
南方周末:這就需要很多配套的機制。
武和平:對。比如說,他要求做群眾工作穫取資訊做出貢獻的民警與辦案民警一樣獎勵,對接出警推諉拖拉、工作敷衍或瞞報、遲報、漏報重要資訊導致重大案、事件發生的要嚴肅倒查追責。再比如把熟知情況、做好基礎防範列為工作主要內容,看老百姓認不認識你這個警察,給你打多少分;比如你轄區的信訪事件多不多,解決得徹底不徹底;比如公眾安全感高不高,見警率、管事率和資訊採集率高不高,可防性案件發生多不多,當然也包括對案件的查破工作。同時要求民警定期向群眾報告工作,接受評議,實行“開門評警”,就是扭轉你坐堂辦公接警、坐等群眾上門的機關化傾向,把民警推向社區、撒入社會、深入基層,把心思和精力用到老百姓身上。
另外,孟部長每到一個派出所,就要求所在地的局長們減少對基層所隊的各種檢查、考核、評比和達標活動,精簡台賬報表,並告訴所隊的民警,說現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要給你們松綁,給你們減負,讓你們有時間去做群眾工作,去給老百姓服務,實行“民心警務”。
南方周末:對民警的工作績效誰來評定?上級評定還是老百姓評定?這很關鍵。
武和平:公安姓公,民警姓民。要將業務考核與群眾評議合理結合,科學評定。也就是說,服務品質最終要讓服務對象參與評定,這才是回到本原。不像過去,隻看“破案GDP”,單以抓人論英雄,將來這會是一個大的變革。
南方周末:新的符合科學標準的考核評價體系什麼時候出來?有沒有日程表?
武和平:最近,公安部黨委專門研究了《關於建立健全公安民警走訪群眾工作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結合當地實際細化實行。這個指導意見共十項,包括建立執法辦案的回訪、告知制度,建立定期向群眾報告工作、接受評議制度,還要不斷推出受群眾擁戴的愛民模範、愛民集體。總之,公安部正在總結、提煉基層的實踐成果,抓緊研究制定新的科學考核評價體系,這將會催生警務機制實現一個大的變革。
警務機制變:下沉警力,倚靠無限民力
後髮型是警力跟著犯罪跑,很被動,是背篙攆船,成本很高。偵破了案子,但犯罪已經發生,危害已經形成。先髮型是倒過來,建立打擊、預防犯罪新機制,減少犯罪誘因,提高犯罪成本,警力跟著警情走
南方周末:你前面講到,大走訪要走出一個好的警務機制來。請問這個好的警務機制是怎樣的機制?
武和平:一言以蔽之,是科學的警務機制。必須承認,我們過去粗放式用警的情況較多,習慣於人力密集型的粗放運作方式組織工作。比如一旦發生刑事大案,動不動就搞拉網式排查、地毯式搜索,我把它叫做“抽幹河水找河魚”,追求表面聲勢,注重外延擴張。這種傳統警務模式不科學,成本高。
出路何在?在於警務資訊化,即在第一時間掌握動態資訊,透過警務綜合資訊平台實現全警共享,才能快速反應,先發制敵。那麼,資訊從哪裏來?仍然從群眾中來。大走訪的明顯作用,就是兵至一線,將至壕邊,將警力放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好鋼用在刀刃上。
過去我們多研究犯罪後我怎麼抓你、判你。現在要更多研究犯罪前怎麼制止預防。後髮型是警力跟著犯罪跑,很被動,成本很高。偵破了案子,但犯罪和侵害已經發生。先髮型是倒過來,建立打防犯罪一體化的機制,減少犯罪誘因,提高犯罪成本,使警力跟著警情走,即資訊指導警務,用孟部長的話說,就是依據犯罪資訊,要積極主動地打,“什麼犯罪突出就打擊什麼,哪裏治安混亂就整治哪裏”,叫做有目標地防,形成全社會的治安防控體系,將工作資源更多地移向犯罪之前,實行嚴管、嚴防、嚴治,從源頭上遏制犯罪,樹立人是世間最寶貴的社會資源的理念,最大限度減少社會發展中的成本消耗。
南方周末:也就是精確制導,精確打擊。但這不是現在粗放式的警務機制能夠勝任的。
武和平:所以警務機制需要改革,需要在資訊化引導下,警力使用變粗放型為集約型,將分布警力能夠快速轉變為集群警力,強化單位時間內局部區域對犯罪的打擊震懾力度。具體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是警力結構型資源配置走內涵式發展之路。我國警力佔總人口的比例在世界上較低,但目前不可能一下子配備很多警員,總量增加是有限的。重點要放到怎麼發掘現有警力,集約使用。過去的警力配置是桶狀結構,機關和基層實戰單位警力配置一般粗。現在明確要求壓縮機關,基層警力要佔到85%,這就能夠形成警力配備的正三角結構。基層有了警力,就可以大量深入社區,大走訪就可以持續發展,走下去並且常走下去。
開展走訪群眾工作,下步必須與專門工作結合起來,公安部要求基層把走訪群眾與警務資訊源頭採集結合,與排查化解矛盾、解決信訪問題結合,與解決治安突出問題結合,與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結合,與宣傳發動群眾結合,與傾聽意見改進工作結合。
但最重要的,還是開髮型的警力資源配置。正如孟部長講的,要把有限的警力與無限的民力結合起來,走出一條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的新路子。這一點,奧運安保工作給我們提供了無限豐富的思考空間。奧運會為什麼能讓人感到安全?因為它不單靠警力,每天有 200萬治安志願者,你想想這個力量有多大?哪個國家做得到?咱們的奧運會舉全民之力才那麼成功。這可以為新型的警務機制改革提供鏡鑒。
所謂科學的警務機制,要義之一就是緊緊依靠群眾。很多人懷念1950年代,那時年發案數一直很低,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專群結合的“東方經驗”。那時為什麼安定?群眾和你一條心。轄區來個生人,他馬上就會報告民警;犯罪一發生,馬上就形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局面。所以那時民警也不多,但有群眾的支援,警察就成了千里眼、順風耳。如果我們把現代高科技與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相結合,那就不難形成“敵動我動,快速反應 ”,“警察衝在前,百姓做後援”的良好局面。
現在存在一種思維誤區,似乎警察隻要依靠現代化裝備、電腦、GPS定位系統,就可以取代過去的群眾工作,實則大謬不然。有一年,德國警察總監曾對我警方代表團說,“中國警察機關現在所做的,正是我們二十年前所力爭達到的,比如說加強汽車、通信裝備等。可當我們達到這一目標時,突然痛苦地發現,我們現在失去了很多。現在必須運動雙腿到民眾中去,才是警察效率的出路。”
美國警察機關也遇到相同的窘境。上世紀50年代將徒步巡邏改用警車出巡後,失去了與居民的聯系。由於對地方治安情況疏遠,犯罪上昇。紐約等130個城市恢復了步巡,行走在民眾中。他們稱,“這使我們有了歸屬感。”外警的警務革命進行了五次,他們非常羨慕我國的社區警務,佩服我們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工作方法。
開髮型資源配置,當然還要包括科技強警,實現資訊化。像邯鄲盜竊金庫5000萬元買彩票的犯罪分子馬某,逃到江蘇就被網上查穫,這就是警務工作資訊化的“神通”。
總之,中國警務改革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回歸,而是螺旋式的昇華。孟建柱同志將其綜合為“資訊化、執法規范化、和諧警民關係”的三項建設。
執法理念變: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
過去確實存在以政策和行政命令為執法依據,現在必須轉到以憲法和法律為執法依據。嚴峻的法律外殼下應當蘊含著人文關懷,對有輕微犯罪嫌疑的人,不妨拉一拉
南方周末:你說到三項建設中包括了規范執法的內容,是否意味要求執法模式從過去的行政主導,轉變到法治主導?
武和平:孟部長最近提出,要著力在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上下功夫,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真正融法、理、情於一體,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安機關的公平、公正和關愛、溫暖。我理解這屬於執法理念的革新,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們的執法方式。
我們過去確實存在以政策和行政命令為執法依據,現在必須轉到以憲法和法律為執法依據。以憲法和法律為執法依據,就要重點保障人權和公民權利。我理解現在的刑事政策,包括法律資源配置要城鄉兼顧,不同利益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要兼顧。總之在執法問題上,不能一味強調打擊力度、懲罰功能,還要寬嚴相濟,還要強調預防和減少犯罪。比如,對初犯、偶犯、未成年、老年,罪行比較輕微的,處理要輕,儘量教育、感化,這樣做對違法青少年尤其必要。
充分考慮到執法對象的正當權利,尊重其人格,維護其權利,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麼他就會服罪,他出來之後,也能較快回歸社會。如果因為我們執法不當,或者把他看成有腥味的人,一旦貼了罪犯標簽就永世難以翻身,那他會不會走極端?
這裡就有一個綜合社會成本的問題。我們透過大走訪更加堅定了以人為本的執法理念。一方面,嚴格執法,堅決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另一方面,對有輕微犯罪嫌疑的人,不妨推一推、拉一拉,比如他可能是初犯,而且可能是一念之差,那就不妨給他個機會。丹東巡警五大隊抓了一個自行車盜竊者,他因為家貧,孩子考上學沒自行車騎就偷了車。民警對其進行了必要的處理,但沒有告訴他的家庭,還給孩子買了一輛新自行車,這件事所包含的執法理念太豐富了。
南方周末:充分尊重執法對象的合法權利,儘量不給這個社會製造更多的敵人。
武和平:不僅如此,也達到了法律懲戒與教育的效果。歸根結底,懲罰不是惟一目的。要注意發揮刑罰以外的教育及感化功能,讓違法犯罪者真正悔過,重新融入社會,不至於重新犯罪。當然,我們不是法律虛無主義,還必須嚴格執法,決不能縱容犯罪,即當寬則寬,當嚴則嚴。這就要求在目前複雜的執法環境下,一定要準確把握社會心理和群眾情緒的變化,統籌考慮執法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避免因執法方式不當引發、激化矛盾。這就需要我們在進一步提高偵查能力、辦案品質的基礎上,有效提高保障人權的能力。
還要規范執法行為。對民警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對公民來說,法無禁止即自由。要使民警的行為做到法來法去,使民警的用語做到法言法語。要擠壓執法隨意性的空間,不僅做好執法的“論述題”,還要做好可操作性的“填空題”,便於民警依法作為,做到程式公正。所謂程式公正就是兩句話,一是程式一個不能少;二是一個不能打顛倒。如果先處罰後告知,那就是程式違法。為便於群眾對我們執法工作的監督,進一步提高公安機關執法的透明度,下步還要推行刑事案件立破案告知制度、重大疑難信訪案件回訪反饋制度。目前,各警種的執法規范正在進一步的完善過程中。
公安機關應該是一個開放系統
資訊時代,“天下媒體一網收,上天入地遍全球”。加上國門洞開,個案就可能成為全球皆知的大問題。原來是關著門,咱們的媒體不說沒人說,現在是你不說別人說,媒體不說網民說,國內不說國外說。警察必須學會面對鏡頭工作,以開放包容的心態面對媒體
南方周末:大走訪的核心是解決警民關係。但另外有個問題值得重視,就是警察和媒體的關係。普通老百姓了解警察無非兩個渠道,一個是切身體驗,一個是看新聞報道。跟公眾交往的能力如何,往往主要看跟媒體交往的能力如何。長期辦案需要的保密觀念,不願意和記者打交道的職業戒備心理,在警方來說應該比較普遍。這一點以後如何改進?
武和平:這次大走訪,全國有十個廳局長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並在人民日報強國論壇和多家商業網站與網民交流互動,每次點擊量達到一二百萬以上。自大走訪以來,各地公安機關透過新聞發佈會、吹風會、提供新聞稿、組織記者采訪、網上在線交流等多種形式,在各界媒體朋友的鼎力支援下,共刊發大走訪的新聞資訊四百餘萬條。多角度展示了公安民警大走訪的效果,贏得了民眾對公安機關的讚譽和好評。可以說,公安民警的千軍萬馬走入百姓的千家萬戶,使大走訪深入人心,新聞媒體功不可沒。這也正是部黨委高度重視警媒關係的結果。孟部長特別指出:要實現公安機關與新聞媒體的良好合作,構建互信、互助、互動的和諧關係,主動公開相關情況,盡可能為采訪報道提供便利。
以互聯網為主要特徵的資訊通信時代,具有“天下媒體一網收,上天入地遍全球”的資訊快速傳遞功能。加上國門洞開,個案就可能成為全球皆知的大問題。原來是關著門,咱們的媒體不說沒人說,現在是你不說別人說,媒體不說網民說,國內不說國外說。所以警察必須學會面對鏡頭工作,以開放包容的心態面對媒體。
去年,公安部黨委委員、部紀委書記,公安部督察長曾專門接受《南方周末》的專訪。這次,我作為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接受你的采訪。這些都說明,公安機關重視與新聞媒體的關係,並且積極透過媒體作為橋梁紐帶,滿足廣大群眾對公安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向媒體敞開大門,自覺接受媒體的監督,越來越成為公安機關廣大民警的共識。
南方周末:媒體有時愛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問題,有時的批評也相當刺耳,作為發言人你如何看待媒體?
武和平:首先,我們國內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是資訊傳播者,是社情民意的表達者,是公民實現知情、參與和監督權的平台,作為公安機關至少有四個“離不了”。
第一,提高執法為民的能力離不了。媒體的號召力、影響力、公信力、說服力和整合力可以成為公安工作的倍增器,可以有效動員組織群眾實現治安工作社會化。第二,政務、警務公開透明離不了。公安機關承犇大量的行政治安管理任務,其服務工作涉及千家萬戶,面向利益群體履行告知和承諾,共創良好執法環境,媒體是現代資訊社會不可或缺的依賴力量。第三,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樹立我警方良好執法形象離不了。開放發展的中國,需要創造客觀友善的國際輿論環境,奧運期間,我警方體現的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形象,就是透過媒體廣泛地宣傳塑造的。第四,妥善處理突發敏感案、事件離不了。事件發生後,需要媒體全面客觀報道事件動態及處置進程,披露真相,駁斥謠言,增信釋疑,宣傳法制、穩定人心,把社會輿論引導到健康、理性的軌道上來。
媒體的批評和監督是社會輿論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機關要自覺接受自身監督、上級權力部門的監督和司法監督,同時還處在社會輿論和媒體的監督下。輿論監督說到底,還是人民的監督,這是符合憲法精神的制度設計,是表達公民意願、推行依法治國方略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是制約產生行政腐敗的有效手段。這次大走訪的重要內容,就是深入基層,問計於民,傾聽批評意見,改進各項公安工作。不少地方公安機關走訪了當地媒體,了解到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公安部黨委歷來重視來自媒體的監督和批評,並將媒體的輿論監督和批評作為推動隊伍自身建設、提高執法水平的強大動力。最近,針對基層看守所出現在押人員死亡的嚴重問題,部黨委立即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要求迅速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加強整改,同時要求舉一反三,吸取教訓,遏制類似問題的發生,並將此項工作作為執法監督和警務督察的重點,自覺接受檢察機關對監所的法律監督,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新聞媒體,包括在押人員家屬的監督,增進社會各界對看守所工作的了解和支援。同時,還就監所進一步加強和解決保障問題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
南方周末:透明度決定公信度,傳播力決定引導力,現在已經成為體制內的主流話語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贏得全社會對公安工作的支援?
武和平: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公安機關由其職能所決定,它應當成為一個開放系統,而不是一個封閉系統。因為依據警察法規定,它承犇著刑事司法和行政治安管理的雙重職能,其中,相當多的任務是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公安機關應樹立管理就是服務,將服務寓於管理之中的意識,一切方便群眾,而不是方便管理。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文明管理。
公安的戶籍、治安、交通、消防、出入境、邊防管理連著千家萬戶,稱得上“從搖籃到墳墓”的服務。從出生到報戶口,上學遷戶口,領取駕照,辦理護照,出行紅綠燈,遇事110,可以說人人都要和警察打交道。反之,公安機關是直接為群眾服務的部門,要繼續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把公安工作治安成果更多地體現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
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對公眾敞開大門,透過政務、警務公開,滿足群眾對警務執法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去年奧運會期間,北京鼓樓發生唐某持刀傷害美國游客案件,北京警方立即透過相關部門通報美駐華使館和國際奧委會。半小時後,美使館安全官、領事官、安全參贊抵達現場。辦案人員無保留介紹案情,並讓美方查看現場,對受傷人員實施人道主義救治,同時,在第一時間透過媒體公佈了情況,贏得國內外輿論的普遍好評,美方稱我 “對此事的處理堪稱完美,無可挑剔 ”。這次大走訪中,英國《泰晤士報》一名女記者要求到基層采訪“公安民警大走訪”活動,我們即聯系河北保定,由《泰晤士報》記者一行四人赴保定,隨社區民警趙甜甜深入群眾,走訪了整整一天。這位女記者撰寫專稿,對民警大走訪工作給予了好評。她深有感觸地對當地民警說:“在中國工作多年,這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中國警察,從對貴國警察的了解中,認為警察應該是很嚴肅的,可透過跟你們的接觸,我發現你們有很強的親和力,而且你們是在用真心和群眾溝通、交流。十分感謝你們給了我難得的體驗機會。”
目前,公安機關已建立起三級新聞發言人制度,大約400個發言人活躍在各級公安機關,全方位地與社會各階層進行溝通交流,樹立警察的執法權威和現代警察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