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民众诉求
海水入侵,海洋对人类的报复?
发布时间: 2009-06-06 点击次数: 0
案情回放:
   海水入侵 海洋对人类的报复

"海水入侵是源于“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动力平衡的破坏”,自然因素只是对海水入侵起一定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 我国海水入侵主要出现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海南、广西9个省份的沿海地区。最严重的是山东、辽宁两省,入侵总面积已超过2000平方公里。"



" 海水入侵使灌溉地下水水质变咸,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导致水田面积减少,旱田面积增加,农田保浇面积减少,荒地面积增加。最严重的会导致工厂、村镇整体搬迁,海水入侵区成为不毛之地。"

海水入侵谁之过

5月连续的豪雨,深圳红树林保护区里的鱼塘水色青青,显得格外洁净。而在三个月前,这里却是臭气熏天。

2月,水塘里的鱼大量死亡,包括最耐活的鲶鱼。鱼塘的工人阿桂认为是“水太咸了,风浪把海水赶进了池塘”。

而深圳一水务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由于大量水井非法私采地下水,造成深圳地下海水入侵严重,海水入侵到深南大道附近已形成了“地下咸潮”,与海湾仅隔一片红树林和两米堤坝的鱼塘岂能幸免。

所幸的是,深圳没有形成连片的大面积海水入侵地段,因为地下水的开采量还不算太大,另一方面,南方多雨,有大量降水被给地下水。

事实上,海水入侵正在成为沿海地区的“公害”,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对人们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学界的基本判断是,海水入侵造成的对环境与人体的危害已由潜在变为现实。

"■相关词条解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教授成建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每个地方情况都很严重,不单单是深圳海水入侵,华北更严重。”

华北平原环渤海城市带,是一个经济强劲发展并拥有2亿居民的地区,城市经济年增长率高达11%。

但同时,这些城市周边的江河却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不断萎缩,不少湖泊被污染成酱油色。城市发展越来越依赖地下水资源。

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与日益膨胀的需求间产生了严重矛盾。

以山东滨州为例,滨城区教师王素青带着学生作地下水使用调查,发现该市商家滥用地下水情况极为严重。对此,中国地质监测院吴爱民博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山东滨州地下就是一个漏斗,北方几乎每个地下水超采城市就是一个漏斗。”目前,超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漏斗群几乎已遍布全国。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祜说,中国水资源总体状况是: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中国南方约有占全国68%的地下水量和36%的农地,而北方占全国64%的农地却仅有32%的地下水。

“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超采率大于150%。像华北地区过去超采的地下水相当于两条黄河的水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刘昌明说。刘介绍现在华北缺水300亿-400亿立方米。

这被学界认为是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分析称:“淡水抽水量超过了它的补给量,使海岸带附近地下水‘水头’不断下降,出现了淡水体的‘水头’低于附近海水‘水头’的现象,海水与淡水之间的水动力平衡被破坏,导致咸淡水界面向陆地方向移动,就会出现海水入侵。”即海水入侵是源于“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动力平衡的破坏”,自然因素只是对海水入侵起一定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南京大学水科学系主任吴吉春:我国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海水入侵主要出现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海南、广西9个省份的沿海地区。最严重的是山东、辽宁两省,初略统计,我国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海水入侵总面积已超过2000平方公里。

著名水文地质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祜三年前就曾批评过“掠夺式开采”,预警“今后北方地下水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恶化,应特别注意对华北大平原和西北地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

气候变暖“助纣为虐”

老北京们往往这样讲述有关水的记忆,“过去在北京城周边随便一打井就有水,现在河里的水都干了”。

北京缺水,天津更缺水。天津是中国最饥渴的城市之一。北京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到300立方米,天津则是160立方米。目前,天津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主要靠外调的滦河水和黄河水,但外调水的供应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京津地区的用水窘境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自20世纪 6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北方气候变暖,降水量逐年减少。

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莱州湾沿岸地区遭遇连续多年的严重干旱,1976-1989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大气降水补给含水层趋于减少,加剧了海水入侵的程度,现在渤海湾沿岸是海水入侵最严重的地区。

中国军事博物馆的历史地图上可以看到,渤海湾的许多沿海城市,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还是汪洋一片。如今,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大陆河流夹带着大量泥沙,在渤海湾里堆积出的广阔区域,因为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淡水,造成海水大举反攻。

据国家海洋局监测结果显示,辽东湾和莱州湾滨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大、盐渍化程度高。辽东湾北部及两侧的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的面积已超过4000平方公里,其中严重入侵区的面积为1500平方公里。属于辽东湾的盘锦地区海水入侵最远距离达68公里。莱州湾海水入侵面积已达2500平方公里,其中莱州湾东南岸入侵面积约260平方公里,莱州湾南侧(小清河至胶莱河范围)海水入侵面积已超过2000平方公里,其中严重入侵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莱州湾南侧海水入侵最远距离达45公里。

全球气候变暖,莱州湾沿岸成为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最大的地区(9.3mm/a)。

今年初,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8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显示,去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为近10年来最高,比2007年高了14毫米。

研究表明,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为20厘米,上海次之,为12厘米,辽宁、山东、浙江都超过了10厘米,福建、广东较低,为5到6厘米。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天津沿岸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上升较快,福建和广东沿岸上升较缓。

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有这样一种预测,到20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约10至40厘米,2050年将上升约30至60厘米,2100年将上升约40至90厘米。”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王诗成认为,这并非危言耸听。

在我国沿海,尤其是几个三角洲地区,都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造成陆地地面严重沉降,这恰恰加剧了区域性的相对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造成这些地区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远大于全球速度。随着海平面的升高,海岸工程防护标准被迫一再提高。中国20世纪按照“百年一遇”设计的防潮工程,目前已经无法抵御海洋大潮的影响。如今,天津地区遭遇温带风暴潮时,会出现海水淹没码头货场的现象。

随着海平面升高,还会引起海水入侵,增大潮水沿河流的上溯距离,从而加剧海水入侵。

被海水侵害的农业需“解渴”

海水入侵是人为活动强烈干扰自然生态系统而诱发的缓慢发生而又长期危害的人为自然灾害,具有隐蔽、多变、难治理的特点。它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其直接危害是造成农业水土生态环境的恶化。

这在渤海地区的农业产区表现最为显著。

渤海呈“C”字型,深嵌入中国北方大陆,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的“金项链”……华北平原的小麦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但是种植如此多的小麦消耗掉了巨量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有科学家认为,应当限制这些迅速城市化地区的农业发展,以保护濒危的地下蓄水层。

现在的研究很少涉及海水入侵发生的环境背景及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水土资源持续利用的影响。

烟台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刘贤赵教授研究认为,频发的海水入侵已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给入侵区表层水土资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土壤水分降低、肥力下降、土壤中的水分与营养元素很不稳定、微生物活性减弱。

农业粗放式经营模式倚重于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环境的代价亦恶化农业的环境与发展。这样的恶性循环已开始显现。

海水入侵使灌溉地下水水质变咸,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导致水田面积减少,旱田面积增加,农田保浇面积减少,荒地面积增加。莱州市自1989年以来,80%以上的耕地质量退化,全部水田改为旱田,保浇面积占可灌溉面积的百分数由1986年的70%下降到1995年的61.56%。

据调查,莱州市滨海平原区,该区土地质量较高,80%以上是吨粮田,受海水侵染后地下水质咸化,1.81万hm2粮田受到危害,其中0.83万 hm2变成了低产田,0.13万hm2成了不毛之地,年减产粮食0.75万kg。龙口市海水入侵区过去是农业高产区,海水入侵后,多数农田减产 20%-40%,重者达50%-60%,个别为80%甚至绝产。

据了解,由于海水入侵后缺少淡水资源,莱州市被迫利用微咸水进行农业灌溉,目前已在当地18个自然村推广,改种的50多个耐盐植物品种已产生了经济效益。

从2000年开始,南京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863海洋领域《海岸带盐生经济植物中试与产业化》课题,选择在莱州进行试验。课题研究组在莱州市建立了立体式综合试验模式,确定了小麦、油葵、鲁梅克斯(饲草)、菊芋(俗称鬼子姜)等主要中试品种。

山东的昌邑、寿光、寒亭受海(咸)水入侵影响,由以前的全国百强县变成了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海水入侵造成的上述经济损失是难以用具体数字表达的。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海水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大。最严重的会导致工厂、村镇整体搬迁,海水入侵区成为不毛之地。


相关词条解释

200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9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而环境保护部确定的中国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旨在引导公众关注污染防治。

地下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泛、水质好、不易被污染、水量和水质比较稳定、取用方便、供水保证程度高,调蓄能力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开发利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地下水作为优先考虑的生活饮用水源,约有20亿人饮用地下水。

欧洲国家75%以上的居民饮用地下水。美国居民饮用水源中,地下水约占40%。地下水在我国水资源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水利部门2000年统计,地下水在全国总用水量中占20%左右;全国灌溉面积7亿多亩,其中井灌面积约1.68亿亩,占24%;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建制的城市661座,其中 30%的城市利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城市和乡村,地下水几乎成为唯一的供水水源。

据水利部门资料,2002年全国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约1100亿m3左右,约占全国总供水量的20%。其中北方海滦河流域、松辽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及内陆河流域五大片区地下水总开采量为937亿m3,占全国地下水开采量的87.4%。在地下水开发利用最高的华北地区,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52%。

由此不难看出地下水在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北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