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法治人物检察官风采
博览:检察长柯汉民的多彩人生
发布时间: 2009-09-07 18:54:09 点击次数: 0
简述:
翻开柯汉民的履历,最高检14年,安徽省检察院11年,去年跨省交流到山西省检察院。尽管司法生涯长达26年,但柯汉民一直围绕着检察这根红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简介:
博览:检察长柯汉民的多彩人生

柯汉民,男,1955年10月出生,汉族,湖北大冶人,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




法制日报记者 徐 伟

  有人说,他是个学者型的检察长,精通业务,注重办案;也有人说,他是个实干型的检察长,作风扎实,重视调研;还有人说,他是个性格随和的检察长,不爱应酬,却喜欢与媒体交朋友。

  故事的主角是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柯汉民,他究竟是个啥样的人?
  26年的老检察,剑指煤焦领域职务犯罪

  翻开柯汉民的履历,最高检14年,安徽省检察院11年,去年跨省交流到山西省检察院。尽管司法生涯长达26年,但柯汉民一直围绕着检察这根红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记者注意到,在柯汉民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放着一幅照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与全国首批“两长”大交流中的检察长的合影,烫金日期显示为2007年12月8日。

  4天之后,作为跨省交流的成员之一,柯汉民从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的岗位调至山西省检察院任检察长。赴晋半年多来,这位新任检察长对异地交流有着怎样的感受?

  柯汉民告诉记者,中央关于检法“两长”大交流的决策完全正确,不仅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对丰富我个人的阅历也大有裨益。来了山西半年多以来,我已经走访调研了全省12个分市院和近40个县区院,对山西检察工作的整体情况已有初步了解。

  “山西与安徽不同,是个煤炭大省和能源基地,检察工作的侧重点也不同”,柯汉民说。

  “要突出办案重点,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把查办发生在煤焦等领域的职务犯罪作为办案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查办为违法非法开采充当‘保护伞’以及因失职渎职导致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职务犯罪。”柯汉民说。

  对于山西省未来的检察工作重点,柯汉民概括为“五抓”,即抓方向、抓业务、抓队伍、抓改革、抓保障。“纵向争进步,横向争进位,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大的跨越。”
  任何时候,办案都是硬道理
  今年53岁的柯汉民,23岁前一直在乡村和县委从事基层工作,23岁考入西南政法学院,之后从最高检的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副厅级干部,继而又成为省级检察院的“当家人”。

  柯汉民坦承,这些丰富的阅历对培养大局观念和务实作风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安徽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经验,2003年从省院副职到正职,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段经历。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5年中,安徽检察工作亮点纷呈:2003年至2004年,在公路交通系统查办了103起窝串案;2006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领办、提办、交办、督办工作暂行规定》,充分发挥侦查一体化办案机制的独特优势,仅此一举就查办县处级以上干部91人,其中厅级干部11人,省部级干部1人。

  这些成绩和数字,自然会引出一个话题:发挥检察职能和服务大局会不会产生矛盾?
  柯汉民认为,这种担忧是“杞人忧天”。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工作找准办案与服务大局的结合点,依法查办职务犯罪,只能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维护政治安定与社会和谐稳定,从而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任何时候,办案都是硬道理。”柯汉民说。
  如今,柯汉民又把这一工作思路带到了山西。

  今年2月,在山西省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会议上,柯汉民特别强调了办案的重要性,并称之“是最具权威的一项检察职权,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保障,是检察机关的‘拳头产品’”。
  “拳头产品”关键要靠人员素质和工作机制来保障。结合“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柯汉民大力实施“两手抓”工程。一方面通过加强日常检务督察促进队伍作风转变,一方面通过完善机制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开展。
  “改变的绝不止这些制度上的细节性修复,但所有的改变都指向问题的症结,很务实。”山西省检察院一名检察官如此评价。

  职业需要封闭,但为媒体敞开一扇门
  30年前,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刻———填报高考志愿时,法律与新闻是柯汉民钟情的两个职业。也许正是少年时的青睐,使得柯汉民至今对新闻人仍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
  “从监督特性上来讲,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是相辅相成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柯汉民告诉记者,法律监督具有强制性,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在维护社会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共同的作用。

  柯汉民认为,检察宣传既是检务公开的需要,更是扩大检察工作社会影响力的必要途径。到了山西后,柯汉民思考如何搭建新的检察宣传平台。
  “《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山西日报》等报纸影响力大,检察机关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渠道让党政机关、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柯汉民说。

  除了传统媒体外,柯汉民还把目光投向了网络等现代媒体。“自己每天都要上网一两个小时,经常看新华网、新浪网等主流网站,主要是为了浏览新闻和检察信息,掌握网络舆情。”他告诉记者,检察宣传应与时俱进,借助网络等现代传媒方式拓宽检务公开路径,通过建设和完善检察机关三级网络,让检察宣传更多地走出系统,走出山西。
  为此,柯汉民要求检察宣传人员要学会和媒体交朋友。
  在采访的过程中,柯汉民思维缜密,谈笑风生。遇到记者没有听清的地点、时间,柯汉民总是善意地重复好几遍。

  “我个人并不热衷于人情往来和交际应酬,检察官这份职业也要求我们自我封闭,能够抵御外面形形色色的诱惑。”柯汉民话锋一转,但是,对于媒体,我永远敞开一扇门,因为我们共同的目标都是促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看小说也是学习,可以丰富办案思路

  法律科班出身的柯汉民,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想必这既得益于早年在县委当秘书的工作经历,更得益于业余时间大量的开放式阅读。
  “最爱看小说,比如《小说月报》,尤其爱看反映社会问题的历史小说和现实小说。”聊起读书话题,柯汉民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一位读书人的痴迷与兴奋。
  “看小说也是一种学习。”柯汉民认为,看小说能洞悉社会现实,从中吸取知识和有益的东西。
  张平是深受柯汉民喜爱的著名作家,也是新当选的山西省副省长。柯汉民说,他们之间的话题也往往围绕着小说展开。

  “我喜欢看他写的小说《国家干部》,最感兴趣的是他对人的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的自如把握。”在柯汉民看来,揣摩这些官场人物的心理,对丰富检察人员的办案思路无疑会有一定帮助。
  “看小说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丰富表达,有时还会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柯汉民说,“一些寓意深刻的警句,一些妙趣横生的话语,关键时候总能让沟通变得轻松随意。”
  这样一位爱读书的检察长,自然也爱才惜才。

  在柯汉民看来,检察人才起码要具备两方面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其中,业务素质又分为三个层次:办案能手、办案骨干和办案专家。
  “培养检察人才要舍得投入,留住检察人才要舍得待遇。这样,检察事业可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说这些话的时候,柯汉民目光坚毅,踌躇满怀。记者猜测,这位山西检察机关的“带头人”,必然谋划着检察工作的又一个璀璨明天。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于2009年6月27日表决通过,任命柯汉民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