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法治人物律师风采
吴伟民博士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发布时间: 2009-05-12 16:45:33 点击次数: 0
简述:
念中学时,老师就告诉了我一个神秘的典故,那就是“不越雷池一步”。说真的,及至上完大学,我也还是懵懵懂懂的。虽然口中常常挂着这句话,却不知这个雷池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简介:
 
吴伟民博士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认识望江的律师们



记者:沙石
 
念中学时,老师就告诉了我一个神秘的典故,那就是“不越雷池一步”。说真的,及至上完大学,我也还是懵懵懂懂的。虽然口中常常挂着这句话,却不知这个雷池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去年,忽有一个机会,竟然不知不觉地越入雷池。特有意思的是,这个雷池正正道道就在三面环水,一面负山的长江岸边,就在皖西南的望江县,历史上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凡是守军,均不越雷池一步,以示人在阵地在。
 
如今,我已离开那儿一年之久。可是雷池那儿许许多多久远的美丽的传说,从新石器时代,从东晋义熙元年,一直流传下来,宛如古老的东方大地上那奔流不息的江水。而对于我,却是魂牵梦绕般地难以忘怀。一天又一天,如同山东的趵突泉一样,起初是涌动,最后还是喷涌而出了。
 
桃花滩的传说

在望江县,我最先听到了便是桃花滩的传说。那是一个“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时节,在华阳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一户逃荒的人家流落华阳镇附近,因数日饥饿已无半步行走之力,即拨枯草充饥。渐有气力之后,就开荒垦殖,屋前屋后,栽满桃树。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一片火红,与天上的落日红霞一般绚丽而又灿烂。因地处江滩,人称桃花滩。晋代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曾乘舟至桃花滩观赏十里桃花,乐不思归,借宿一宵。陶公弃官隐退后,桃花滩的乡民敬重陶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又将桃花滩称为陶寓滩。
 
我有一种感悟,生活在桃花滩的世代后人,无不欣然在这块传奇的土地上休养生息,日起而作,月升而息,仿佛生活在桃花园里。
 
后来,我又在桃花滩听说了一个恰似传说却是真实的故事。三年前的一天,桃花滩上的一位老前辈留着又黄又白胡须,腰间扎着一条布带,手中握着一支烟筒,躬着已过七十的身子骨,焦急不安地赶到望江县城,七打听八打听,走进了大雷律师事务所的小楼。
 
老汉一屁股坐在门边的一只木凳上,搓揉着一小撮旱烟丝,塞进了烟嘴里。才走出校门才当上律师的陈爱民,连忙用打火机点燃老汉的烟丝。老汉使劲吸了一口,没头没脑就叨唠起来:
 
“我们那个桃花滩,不是一般的地啊,那可是祖宗留下来的泽国水乡啊。种粮食,那米白啊,京城里的人都给钱叫保姆带米去呢。听说有个中央大领导,住在天安门里面,都吃我们滩上的白米呢。种棉花,那棉也白啊。俺媳妇在海关工作,亲眼见到我们的棉花运到日本去呢。不过日本人打过我们中国,我跟媳妇讲了好几次,不要卖给日本。可是,棉花是好棉花啊。 我们滩上还养鱼,非洲的鱼在非洲养不活,在我们那儿养得活。外国鱼没有我们长江的鱼好吃。我们滩上办喜事都不吃外国鱼。你晓不晓得,长江的鱼一到春天就游到我们滩上产卵,生小鱼呢。”
 
陈律师听起来有些迷茫,又有些想笑,他不明白老汉来干什么,是不是走错了地方了。忽见老汉把个烧黑一半的烟丝吐了出来,神情严峻地讲道:
“县土地局当官的眼珠长到头顶上去了,把我们老祖宗的土地使用权给了大队。听讲你们律师是帮打官司的,就帮我们滩打打这场官司,积积德,来世有好报的。”
陈律师一听说要请他打官司,浑身都热了起来,或许是激动,或许是兴奋吧。他一下忆起郭沫若先生的诗句来,“地球呵,我的母亲”,又忽地想起了著名诗人艾青写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啊,老人疗伤离不开那片土地上的瓜果钱;小孩上学离不开那片土地上的棉花钱;小伙子结婚、大妹子嫁人,也离不开那片土地上的粮食钱。失去那片土地,农民怎么活下去呢?
 
送走刘老汉,陈律师坐不住了,怦嗵怦嗵心跳着去县土地局。在“土地爷”那儿,陈律师得知土地使用权证已被村委会拿走20多天了。一定要搞到这个证据,否则,怎么提起行政复议呢?陈律师心里想着。之后,开出调查介绍信,直奔村委会。在酒桌上找到了村长,不料村长喝了个半瓶雷池老窖,胆子大得很,一把把张介绍信撕得粉碎,落得一个满地上都是。
 
初生牛犊陈律师,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县人大和安庆市政府法制局的支持下,才使得行政复议得以受理。
 
夜入桃花滩,天上星星时闪时亮,村里灯火忽明忽暗。陈律师为了收集证据,证实那个传了一代又一代的故事,他时而蹲在人家的锅灶前,时而靠在人家黑墙上,时而坐在人家木床边,在老人的咳嗽中,在小孩的啼哭中,在黑夜的狗叫中,记下了一份又一份证言证词。
 
之后,他信心百倍走上县里的法庭,慷慨陈词。竟想不到的到头来是个败诉判决。陈律师气得难受,原本每天还喝上几杯,那几天滴酒不尝。
 
面对刘老汉和桃花滩百十双祈盼的目光,面对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清早袅袅飘起的晨雾,还有傍晚冉冉升起的炊烟,瘦削的陈律师终于“越出雷池”
,向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法律最终还是正义的,终审法院的承办法官一字一句宣读了那么多桃花滩的后人的叙说,坚信了那个古老的桃花传说是真的,撤销了一审判决,把土地使用权还给了桃花滩上的百姓。桃花滩上的乡民们奔走相告,欢天喜地。
 
那天桃花滩的男女老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兴高采烈像过年似的,买了一串串好长好长的红红的鞭炮,一起赶到县里,在县政府大门口辟里叭啦炸开了。浓烟弥漫,声响天空,纸片像雪花一样到处飞舞。县长还有许多政府官员急忙推开窗户,惊奇而又迷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直到秘书下楼问明,才向县长报告说:“桃花滩,在为律师请功呢!”县长会意地笑了。
 
在那个男人耕田、女人栽秧的春天,我去了桃花滩,想见见那位叨唠土地的刘老汉,没见着,说老汉到县里卖早熟的桃子去了。
 
牛祖宗的传说
 
在凉泉乡,我在乡民那儿借宿了一夜,那夜停电,烛光下,又听到了一个神奇的传说。
 
从前,凉泉山横山附近的邬屋村有一户人家,养着一条大水牛。一天,这家的小男孩和往常一样,系着腰带拿着牛鞭,上山放牛。这天天气挺好,微风轻拂,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大自然中透着几分祥和的神态。小男孩躺在山坡上,俏皮地跷着小二郎腿,嘴里一边嚼着草根,一边哼着头尾不全的三字经。牛儿在山坡上静静地吃草,不时抬起头来望望小男孩。突然,伴随一阵低沉的嚎叫声,一只垂着尾巴的大灰狼窜到小男孩跟前,伸出长长的舌条,眼见小男孩就要没命了,远处大人们大惊失色。突然,大水牛头一低,一只弯弯的牛角猛地抵入狼的嘴中,堵住了狼的咽喉气管。大灰狼挣扎少许毙命了。待远处大人们赶到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出于感激大水牛的救子之恩,这户人家从此就把大水牛当作老祖宗一样养了起来。这个村的人见了大水牛,就低头向它问好,并侧身让它先走。
一代又一代,后人们也都效仿老人,养牛敬牛,视同祖宗。
 
前年,村民欧阳永乐在山上干了一天活,随着月亮的升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忽见路边一只水牛逍遥自在地走着,且无主人。于是牵回家中精心饲养,一年有余。然而邻村村民郝双英却在一年之后发现这只水牛,并认为是自己家中丢失的水牛。双方争执不休,闹到了派出所。警察也乐了,这一只水牛两边要,到底该给谁呢?想来想去,法律上有一条:谁主张谁举证。
 
欧阳永乐因为已养护多时,一口气说出牛的许多生活习性,牛又特别听他吆喝使唤。郝双英急得愁眉苦脸。据此,派出所于是下了“通知”,认为水牛归属欧阳永乐。
情急之下,郝双英经人指点,来到大雷律师事务所,接待律师檀长智、王柏青听完老妇的叙说,双双皱起眉头,这可如何是好。雷池这片土地上,谁家不养牛啊,谁家不是把水牛当作老祖宗一样看啊。有了土地没了水牛,干起农活还不傻眼吗?可是牛又不会讲话,又没有特别记号,谁能认牛认得那么准呢?
 
两律师一商量,决定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在牛主不明的情况下,先由法院扣押养着。法官死活不肯,说案子太多、开庭开不完哪有人割牛草;说法庭又不是牛棚,也腾不出空房;说牛祖宗也要拉屎撒尿,影响法院精神文明建设;说万一要生小牛万一生不下来,谁也不会接生——
两律师急得不行,想来想去还得举证。于是,又匆匆跑到农业局的畜医站,向猪牛狗羊专家请教,心中才渐渐有了些底气。
 
他们请法官到场,把水牛牵到了郝双英家门对面100米的小路上,然后对法官说,看牛会不会自己走进郝双英家牛棚。更重要的是,这只牛曾在前面路口沟坎处摔过跤,从此以后走到那儿都自觉绕坎而行。法官半信半疑,放开绳索,牛却跑到路边吃麦苗去了,把律师急得汗都出来了,怎么不像郝双英所说的呢?
法官说:“别闹着玩了,吃了麦苗,人家又要告到法院啦。要是法院当被告,谁来审案子呀?”
檀律师说:“水牛饿了。”
 
王律师就在路边拨些草拿在手上喂牛吃,险些手都被水牛吃了进去。看来,水牛真饿了。
稍许,又放开绳索,水牛四处望望,好像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哞——”地叫了一声,围观人都笑了起来。水牛突然向前奔去,两律师兴奋不已,却又担心那牛直接跳过坎去。谁知,这“牛祖宗”特有灵性,到了坎边,一下立住前脚,甩了甩尾巴,绕到离坎的五米处,走下斜沟,又走上对面斜沟,悠悠地走到郝双英门口的石碾旁边,津津有味地啃起地上的稻草。
 
律师、法官和围观人一起围了上去,郝双英高兴的眼泪都流了出来。不料,那水牛不知害羞地当众小便。一个小女孩正在牛屁股后面,被淋得小辫子都湿透了,“哇哇”哭了起来。一个老农说:“是牛祖宗的仙水,福份、福份。”
法院最后结合其他一些证据,撤销了派出所的“通知”。
 
从那以后,我走到哪里,都特别注意起那一只只憨实又任劳任怨的水牛。它们虽然不会说话,可对农民是那么富有感情,甚至在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救护主人。它们是农民最亲密的朋友。正因为这样,农民才称它们“老祖宗”呢。
 
后来,无论在哪儿,不管水牛是沐浴在池塘里,是在啃着田埂上青青小草,还是在芳香的泥田里耕耘,我都忍不住深情地看去,心里默默说道:“牛祖宗,你好!”
 
回龙宫的传说
 
在望江城东,夕阳西下时,见一半山腰处座落一个庙宇,且不时发出钟声,寻问友人,方知那庙宇称作回龙宫。
 
相传明代县令唐守礼擅长看风水。他一上任就出城看地势,县城东诸山如龙盘虎踞,其中有一支山脉头朝东,势欲过江,他认为这对雷池百姓有凶,即欲逢凶化吉,大声喝道:“十山围望江,一山护东流,打你三百板,回头不回头。”说完就令差役将这支山脉狠打三百大板。差役无一敢上,怕得罪山神。唐守礼斥道:“山神有错,何以惧之。”亲持大板去打山脉,山脉果然成回头之势。唐守礼随后便在这山脉上建一庙宇,名为回龙宫,以此镇住这山龙脉。
 
说真的,我是不信的,这山势走向,全在地质变化而成,怎会由人控制呢?认识律师张武成之后,对回龙宫的传说,我才当信其有、不信其无了。
说起来,是一个奇特的故事。
 
望江县城有位名叫周成裘的先生,戴一副深度眼镜,文气十足,特喜欢舞文弄墨挥笔杆子。别看他岁数不算小,情感依旧特别丰富,写起风花雪夜的诗来,让人读了怦然心动,夜里都睡不着觉。什么《告别冬季》,什么《一片柳叶》,什么《月落西厢》,一出版就被中国国际文学艺术作品博览会视作珍宝,收藏起来。虽然不是唐伯虎的画,郑板桥的字,却也令众多读者十分喜爱。
 
这位周先生除了作诗,还写小说,九十年代,当许多人浮躁起来之后,他却关门闭户,甘于寂寞,天天写,夜夜写,一写就写出了20多万字的法制题材小说《人命》。见《法制日报》常有连载中长篇小说的惯例,即将书稿邮寄至北京,那个时候还没有复印机器呢。不过,想想报社没一个挨得着的熟人,心里没底,就附上一信,其中写道“如不采用就请退还。”
书稿寄出之后,周先生如同大旱季节老农盼下雨,大寒时分小孩等过年一样,天天翻看《法制日报》,连个中缝也不放过。忽有一天傍晚,妻子进屋就说:“发了!发了!”周先生大喜,顾不及大冷天气,穿个短裤就走出洗澡屋,“真发啦!”“什么呀,我说我们家大棚里试育的豆芽发了。”气得周先生把个贤妻大骂一顿。
周先生实在等不住了,就写信去问。没有回声;又写信去问,还是没有回音;再写信去问,终于有了回信。周先生激动得气都差一些喘不过来,手指抖了起来。剪开信封口子,抽出一张小小便笺,仔细一看,上面写着:“《人命》书稿查无下落。”
天啊!周先生刹时觉得整个屋子都转动起来,他手扶八仙桌,好在没有跌倒。多少个白天黑夜啊,几年心血,几年辛苦,难道成了春花流水了吗?
 
几天后,周先生憋着气地走进大雷律师事务所,见一位戴着眼镜的律师,不多不少也有些文气,就走进他的身边,诉说出压抑多日的内心痛苦。
 
接待律师张武成,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周先生分明是要状告《法制日报》社啊!这还了得?法律书上是说原告被告地位平等,可毕竟咱们生活在一个小小的雷池,人家地处首都北京。那还不算,人家可不是一般的报纸,那可是中央政法委主办的报纸,那个报纸的记者走到哪里,哪个地方的公安局、法院、检察院都害怕啊。还有呢,《法制日报》社社长是司法部刘副部长兼任。司法部管着省司法厅,司法厅管着市司法局,市司法局管着县司法局,县司法局管着自己这个做律师的。要是告上去,那还不把刘副部长推向被告席吗?万一司法部怪罪下来,那自己还不成了大闹天宫的孙猴子,被西天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苦渡终生吗?
张律师犹豫起来,劝周先生明日再来,他想认真考虑考虑,权衡一下利弊。别到时候官司没打赢,自己吃饭饭碗倒被打砸了。
 
傍晚下班,去城东一亲戚处喝结婚喜酒。途中,偶又见到夕阳斜照的回龙宫。忽地忆起明代县令抽打回龙山的故事。于是感觉到,人家县令唐守礼为了百姓利益,连山神都敢得罪,咱为了一个作家的合法权益,怎么就害怕这害怕那呢?不行,明天一定要接周先生的案子,就算是越雷池一步吧。
 
之后,张律师带着周先生的全部希望,到了北京,一纸诉状递到了朝阳区法院。承办法官提醒道:要注意《法制日报》社退稿义务和赔偿数额的法律规定。一句话,犹如把个张律师推到屋外的雪地里。
 
走出法院,张律师踏着满街的落黄的枯叶,冒着稀稀落落飘来的雪雨,一片茫然。掏出几毛钱,买了个东北大饼,只身走进一家小旅馆。晚上,灯火幽暗,寒风呼啸,孤独地躺在床上的张律师,油然生出一种凄凉的感觉。《著作权法》没有规定退稿的义务,没有规定遗失稿件的赔偿数额,怎么办呢?那是个醒也忧愁、梦也忧愁的、一生难忘的夜晚。
第二天是星期天,头回来到北京的张武成全无游兴,百般无奈中,潜意识里突然想去长城。登上海拔888米的好汉坡,张律师顿时感到自己也是个好汉,笼罩在心头的阴云飘然而去。他又想起家乡那回龙宫的传说,在心里说道,天下没有难办的事、只有无用的人。
 
星期天,张律师挺起胸,坚定地走进花甲地高高耸立的《法制日报》社大楼,走进安静而又繁忙的总编室。他想过,支持诉讼的法律依据虽然缺憾,支持协商的道德依据却很充实。法治有法治的不足,道德有道德的优越。丢了周先生书稿,《法制日报》社难道就能一推了之吗?
 
果然不出所料,报社办公室主任李漓江先生热情接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年轻律师。一再表示歉意,并愿意赔付周先生1000元损失。张律师却认为1000元不足以赔偿周先生几年的辛苦和损失。协商形成僵局。
为了缓和气氛,李主任领着张律师参观了报社各个编辑室和发行科,并告之报社每天收到整车整车的全国各地的稿件和报刊,还有《中国律师报》、《法制文萃报》、《市场法制导报》、《中国律师》杂志等6家,共用一个通讯地址,稿件处理起来比较零乱。张律师却不失时机向李主任提出完善稿件分发签收制度和加强各编辑室责任心等合理化建议。双方一下拉近了距离。
 
几经反复,李主任最后请示了刘社长,愿意赔付周先生5000元经济损失,并承担案子的全部诉讼费用。手持现金的张律师百感交集,5000元数额是少,但对周先生多少是个精神上的安慰。而对自己一个小城律师来说,多少是向堂堂的《法制日报》社讨回了一个公道。
 
告别张律师,我断然抽身去了回龙宫,一个迷人的传说,一方古老的文明,一种民族的精神,沉淀在这回龙山上,从远古到现代,从现代到永远……
 
卧冰池的传说
 
望江流传最远而又最动人的传说,一定是卧冰池了。因为在丰都鬼城,在九华山寺庙,在西安碑林,在敦煌寞高窟,我都见到这个传说的图画或者文字。虽然康熙三十一年(1692)在望江县所建的卧冰池、兴孝亭均已毁失,但我还是冒着淅沥的小雨,撑着伞到了望江县步河南岸王祥村,到了晋代“王祥卧冰为母求鱼”的地方。
 
晋代王祥,本是山东临沂人,因避乱来到望江县城南一个村庄隐居。他的生母早年去世,继母不慈,他却尽心侍奉。一个数九寒天,继母得病,想吃鲜鱼,王祥四处买不着,于是不顾天寒地冻,跑到村庄附近池塘解衣卧在冰上,厚厚的冰被他暖乎乎的身子化开了一个窟窿,跃出一对鲤鱼。继母吃过鲤鱼,病痊愈。从此,王祥的孝名益著。迄今,人们仍称他卧冰处为“卧冰池”,所居村庄取名“王祥村”。
 
在望江县活动的几天,吃在百姓家,住在百姓家,处处感受到卧冰池的传说对那儿的乡民影响之深。
头夜住孝感山下的一户人家,吃罢晚饭与友人正欲出门散步,忽听中年主妇对小儿呵道:“把奶奶的洗脚水倒了再做作业,忘了王祥卧冰的故事啦?”小儿果然放下书包,走进奶奶的房间。
 
又一天住望妹咀友人的亲戚家,晨起穿衣时,忽听窗外有两妇人对话:
“你家老公公八年没有起床了吧?”
“九个年头了。”
 
“每天都喂饭喂水啊?”
“他手不能动嘛。”
“叫你男人不要在外面做事了。”
“他愿意在外面打工,不管他。”
 
“你真是个孝顺的媳妇。”
“我算么事啊,人家王祥卧冰,那才孝呢!”
后又闻知大雷律师事务所主任姚正祥一件刑事辩护案子,深深感到卧冰池传说的奇妙和真切。
 
华阳镇天河村有位老人叫江美桥,乡民称他桥爷。桥爷本是个种田种地的老实庄稼人。每餐喝老白干酒总是一小口;抽没烟嘴的烟还烧黄手指头;一个夏天不穿衣,上身晒得冒油;冬天穿的裤子补丁套补丁说又暖又厚。别看桥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帮人打工干活得几个钱,总是省着给家里两个上人看病买药。
前两年,两个上人相继撒手去了。桥爷东借西借,买了两口上等棺材,算是厚葬了上人。可是却欠下一屁股债。人家没有上门要,他可急得不得了。三个孩子两个还在读书,一个大的正在相亲,桥爷哪里留得住钱呢。
 
有一天,村里有个光棍汉在上海做生意,突然跑回来,到桥爷家串门时,把个上海说得神乎其神。讲上海女人穿衣服不怕丑把个肚脐眼都露在外面;讲上海人吵起嘴来从早晨吵到晚上,就是不敢动手;讲上海人老是说安徽发大水又说安徽的茶叶好花生好芝麻油也好。说得桥爷一连抽了三支佛子岭牌香烟,抽第四支时烟盒已经空了。那人最后问桥爷能不能收到芝麻,卖给上海人一斤挣两块钱。桥爷不信,那人就说上海人钱多得没处花,手上套金戒指,脚上也套金戒指,连头发都涂上金水。桥爷心动了,种了一辈子庄稼,方圆几十里地,谁家种多少芝麻种多少棉花他都知道。想着要赶快还借人的棺木钱,桥爷说“试试看吧”。
 
凭着桥爷的老实厚道,乡亲乡邻谁不信他。这家30斤,那家50斤,几天下来收了40000多斤。桥爷对着屋里屋外堆成小山似的芝麻,兴奋得整夜整夜坐在门坎上。一个星期后,那光棍汉搞来许多新尼龙袋,把芝麻装成一大车运到上海去了。说再过十天,就把芝麻钱一把付给桥爷。
那十天,桥爷干不成农活了,天天接待那些卖芝麻的乡亲乡邻,人家急他更急。一个钱没见到人已瘦了一圈。十天过去了,那光棍汉没来。过一天还是没有。再过一天还是没来。卖芝麻的人开始怀疑桥爷了,甚至连桥爷进茅房也跟着进茅房。
 
忽有一天,来了两个警察,说桥爷涉嫌诈骗要到派出所走一趟。桥爷当时脸就吓白了,浑身直哆嗦。老伴对着他哭,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桥爷被抓走了,有好心人对桥爷那老伴讲可请个律师,讲律师是专门帮助被关起来的人的。那老伴后来就托人请了姚正祥律师。姚律师去了看守所,在看守所呆了三个多月的桥爷,已是目光呆滞,神情恍惚,他做梦也没想到,为了安葬上人借钱卖芝麻犯了法。姚律师得知前因后果之后,深为桥爷身上那朴实的传统美德所感动。临别前,姚律师问道:
 
“你家那么困难,给上人修坟不可简单些么?”
“上人劳苦一生,我这个做下人的只是尽尽心。比不上王祥脱去衣服睡在冰上呢。”
 
姚律师钦佩桥爷,他决心救出慈善的桥爷。因为桥爷没有诈骗的动机,也没有诈骗的行为,他也是受害人,真正诈骗的可能就是那个把芝麻运到上海去的那个光棍汉。
姚律师经过调查取证,又经过充分的法庭辩护,终于救出了一位厚实的庄稼人。一审判决,江美桥无罪,检察院没有提出抗诉。
 
几天后,姚律师在办公室,桥爷去了,把一只大乌龟放在办公桌上,把个姚律师吓了一跳。桥爷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家里穷,这只乌龟是祖上养在菜园院子里的,有一、二百年了,平时不见着,这两天又出来了,你杀了吃了长生不老。”
 
姚律师摸着龟背,笑说:“这只龟是你们家的吉祥物,千万留着,下回路过你家,我去看看它,沾点寿气。”
我问姚律师:“王祥卧冰可是真的?”
 
姚律师答道:“据《通鉴纲目集览》一书记
载:‘此地虽极冻,其中一处无冰,如人卧形。’明万历年间的《望江县志》有赞颂《卧冰池》的诗句:‘不缘一念回天眷,那得双鱼报母慈。’在我心中,这个传说是真的。”
我点点头,因为我相信,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都会喜欢这个动人的传说的。
 
离别那座小城,离别那些律师,虽然十多年之久了,可我已深深爱上了那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今生今世,是不会忘却的。因为那些古老的传说,将给我们智慧,给我们胆略,给我们激情,给我们收获。
 
如果有机会,我还要去看看望江县的桃花滩、凉泉乡、回龙宫和卧冰池,还有那座小城朴实无华的律师们……
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