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贪官丑态贪官追踪
仇和书记 何时还有人间天堂
发布时间: 2015-03-17 11:26:32 点击次数: 0
简述:
2013年9月6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昆明一次公开会议上,提出昆明城市规划建设的六点反思,认为昆明大拆大建等做法是对历史文化的毁灭性打击。省委书记将人文与自然环境提到空前重要位置。
简介:
仇和书记  何时还有人间天堂



——落马起底:大拆大建惹争议 神秘同行商人被查

分类:深度2015-03-16 02:31:05来源:新京报

曾高调亮相在公众视野中的仇和,以同样“高调”的方式落幕。从江苏宿迁市起步,到云南高原执政,他的改革措施、做事风格和言谈,始终伴随争议。有百姓感激他“铁腕治城”,有学者赞同其“以人治推动法治”的理念,但质疑者认为,仇和“任性”的背后,隐藏着不受监督的权力和腐败。

在昆明大拆大建惹争议;与其关系密切商人正接受调查

仇和全程参加了今年的全国两会。

3月15日,总理记者会结束后不到20分钟,一条爆炸性消息吸引了公众视线。

仇和落马了。

中纪委网站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与他在公众场合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形成鲜明对比。3天前,两会云南团的小组讨论会上,仇和说:“我们这种体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应该是世界上最廉政。”曾高调亮相在公众视野中的仇和,以同样“高调”的方式落幕。

从江苏宿迁市起步,到云南高原执政,仇和被称为“最富争议市委书记”,也成为“另类官员”的代表。他的改革措施、做事风格和言谈,始终伴随争议。舆论两极分化,有百姓感激他“铁腕治城”所带来的收效,有学者赞同其“以人治推动法治”的理念。

但质疑者认为,仇和“任性”的背后,隐藏着不受监督的权力和腐败。一名宿迁官员昨日表示,“我们早预感到他要出事,但没想到会在这一天”。

最后的沉默

就在仇和被宣布接受调查的当天,他的名字还出现在云南日报的头版。另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发言,是在2014年底云南省委常委的年度民主生活会上。仇和对个人工作公开反思:“总觉得自己是副手、是配角,在攻坚克难上主动性不够高,存在要我干与我要干的矛盾。”

这种反思与仇和惯有的形象不符。他在公众面前的标签最常见的就是“要拼了命的干”,铁腕和实干。之前,仇和已经在公众视野中消失很久。这四年间,云南官场屡次传出仇和被举报甚至是被调查,或者是被外迁的消息,最终都不了了之。

这似乎也是仇和的一种风格。他在江苏省副省长的任上,回答媒体对他低调的质疑时,他说过,当一方主官是一种风格,当执行者是另外一种风格。

尽管没有以前高调,但仇和在云南所留下的深刻影响却并未消退。2007年12月,仇和从江苏省副省长调任昆明市市委书记。“改革官员”在昆明的履新措施,占据了各大报纸版面。

“仇和新政”是一整套有关城市的系列改革,包括了整顿吏治、滇池水系治理、城市绿化、强力拆迁改造城中村和超常规的招商引资等。整顿吏治和水治理,给仇和带来了民间声望,但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城市绿化和招商引资,也给仇和带来很大争议。

2013年9月6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昆明一次公开会议上,提出昆明城市规划建设的六点反思,认为昆明大拆大建等做法是对历史文化的毁灭性打击。省委书记将人文与自然环境提到空前重要位置。

不少昆明官员认为,这次批评直接指向了仇和,这是仇和仕途失利的前兆。从2008年到2011年,仇和在昆明迅速启动了大量城市建设,其中惹来民怨最大的,就是强力拆迁城中村。

“一意孤行”的书记

杨维骏对仇和的落马并不意外。杨曾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因长期实名举报云南官场腐败问题而闻名。在这位93岁的老人眼里,“春城”昆明一度变身“拆城”。

杨维骏回忆,2007年仇和“空降”昆明时,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都对这位明星官员怀有期待。希望这位“在江苏这种发达省份历练过的新任市委书记能够重视和解决昆明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设一个新昆明”。

杨维骏说,上任后不久,仇和曾亲自到家中探望他,征询他对市委市政府及仇和本人工作的意见。同行官员告诉杨维骏,“我们仇书记最爱听取不同意见”。仇和当即表示,愿意邀请四位专家同杨老共同讨论滇池治理问题。

但这次会面,至今没有下文。杨维骏曾多次跑到市委打听,但工作人员均告知“仇书记比较忙,再等等。”

杨维骏曾试图通过正常途径建言献策,指出仇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民主决策、不考虑昆明实际、贪功冒进的问题。2011年,经过实地调研,杨维骏通过昆明市委提交了一份题为《对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几点意见》的书面报告,提交后迟迟没有音讯,老人后来选择在网上公布这份意见,但是两种途径均未得到仇和的回应。

“他之所以后来不见我,就因为我提的反对意见都是他预备实施的。”杨维骏分析。之后,昆明到处都在大拆大建,改造城市道路、改造城中村、更换城市植被,仇和的主政思路正是杨维骏所极力反对的毁乡造城模式。

“他这人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意见。”杨维骏说,他经常接到云南各地民众针对政府官员的举报。其中关于仇和的举报,均集中于强拆事件。2008年,刚到任昆明市委书记的仇和开始策划强力拆迁城中村,在内部讲话中,他描述拆迁的原因,“一次大火,这里就是火化场;一次地震,这里就是坟场”。

当年8月7日,五华区借棕树营村改造,将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大观幼儿园、春城小学等数十个公共单位划入拆迁改造范围,惹来非议。城中村改造,面临着“扩大化”的质疑。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昆明调研两个月,发现城中村改造有扩大化苗头,甚至将打工学校一并改掉,而不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2010年,云南省两会期间就曾有省政协委员联名提案,称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存在扩大化问题,应尽快纠正。

一路同行的神秘商人

“像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得知仇和被调查,宿迁一名官员说了这句话。这位官员透露,今年二月底,宿迁市委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有人证实,宿迁市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豪集团董事长刘卫高正在接受调查,并因此请病假缺席了今年的全国两会。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觉得仇和要倒霉了。”该官员称。

梳理仇和的执政路线,会发现这个浙江籍商人的商业版图,几乎是跟着仇和的仕途在扩展。外界普遍揣测的导致其落马的“导火索”,也和刘卫高有关。

在宿迁市的招商引资口号中,一直有一句话,“带来百万,带走千万。”这句话所说的,正是刘卫高。刘卫高,浙江义乌人,祖籍宿迁市沭阳县。一名当时招商的官员回忆,2003年前后,刘卫高带着一百多万在宿迁开办了江苏芬那丝有限公司。正是此时,刘卫高结识了仇和。

2005年,仇和主政的宿迁市政府提出全力支持刘卫高投资建设义乌国际商贸城,这是当时宿迁最大的外来投资项目,总投资26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46万平方米。

有知情人士透露,该商贸城项目,刘卫高拿了3000亩地,但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实际占地面积不足千亩。一名本地人士称,刘卫高在宿迁投资的项目包括游乐场、商场、写字楼和至少四个高档小区。宿迁市如今正在建设的新CBD项目,就是中豪集团的投资。“他一个人就盖了半个宿迁城”。

2005年是刘卫高商业版图崛起的一年。他所开的“苏N00000”牌照劳斯莱斯黑色轿车,在宿迁一度无人不知。但在仇和主政昆明后,这辆车却在宿迁消失。

刘卫高追随仇和来到了昆明。2009年,仇和启动了对原螺蛳湾商业片区的拆迁,引发集体抗议事件,但涉及上万摊位的旧螺蛳湾,仍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规划中的“东南亚商贸新名片”——新螺蛳湾项目。

2011年,总投资约320亿元的“中国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小商品城项目,在昆明以64.87亿元价格,一举拿下27块需整体竞买的地块。该项目开发商为云南中豪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该项目疑点重重。2008年9月23日下午,项目土地拍卖会在昆明市土地交易中心举行,整个过程只持续了5分钟左右。2011年的新螺蛳湾项目,中豪集团号称由25名股东组成的财团出资320亿,但媒体调查发现,中豪集团注册资金10个亿,登记自然人只有15个人。

刘卫高的中豪集团复制了在宿迁“造城”的模式。今年二月,刘卫高投资的宿迁市房产和商业项目已全部停工。此前,昆明官场流传着仇和落马同刘卫高这些项目的关联。杨维骏说,新螺蛳湾建成后招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铺位都空置着,政府花大力气建设的各种新区,几乎都等同鬼城。

仇和最终在云南任上落马。这让人想起他初到云南。2007年12月28日,新任昆明市委书记的仇和在他到昆明的第一次大会上用“八无”感言的方式,来表达反腐的决心和力度,“我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所以,工作一定能无恃无畏。”

【声音】

“我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所以,工作一定能无恃无畏。”

——2007年12月28日,新任昆明市委书记的仇和在他到昆明的第一次大会上用“八无”感言的方式,来表达反腐的决心和力度

采写/新京报记者 胡涵 卢美慧


新闻链接:仇和施政以铁腕霸道著称,这在言必称公仆、行必效循吏的时代,确实是异类。想要不滥权纳贿,胡作非为,几乎是不可能。2005年仇和在宿迁任职,出台了一项规定,当地婚丧嫁娶的酒席标准,党员、干部、公务人员不超5桌,百姓不超8桌。这显然是漠视民权的胡闹。仇和为官一路大拆大建,必然让很多合法权益受损。随着他的落马,很多劣政都会浮出水面,这无需多言。

仇和的施政履历中,争议最大的事件是他在宿迁卖公立医院,使宿迁成为全国唯一没有公立医院的地级市。一时间“宿迁医改”名闻全国,仇和也成为政坛明星。很多人骂仇和,说他是为资本家服务。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仇和做对的地方。不只是对,简直是思路清晰,快刀斩乱麻,值得大加推广。

1996年仇和任职宿迁市,面临的局面是:宿迁是江苏省经济落后的地级市,政府财政常年紧张。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宿迁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人均卫生资产和医生人数都处在江苏省最后一位。资源不足的同时,还有效率低下,医疗资产负债率接近50%,床位利用率仅为20%。当时多数卫生院陷入“投入少—运转难—服务差—收入少—运转更难”的困境,全市2/3的医院运营困难,职工工资都发不上。

仇和的做法很简单:甩包袱,卖资产,政府完全退出医疗领域,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在很短时间内,宿迁134家公立医院全部卖给民间资本,甚至政府持股比例也很少。政府对民营医院放开管理,鼓励支持,还有一段时间的免税期。

宿迁医改从2000年到2005年,效果怎么样呢?从指标上看,全市医院从130多家增长到400多家,医疗资产也翻了好几倍。2000年宿迁的民营医疗资产只有600万,短短5年,就增加到11.44亿元。在求医看病的难题上,宿迁民众真可谓久旱逢甘霖。仇和医改,活人者众,这样的政绩再怎么称颂都是不为过的。

在江苏宿迁市近日召开的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推进会议上,市委书记缪瑞林说:“宿迁将建设一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这意味着,当年把所有公立医院改制成民营医院的宿迁,又有了新思路。

宿迁医改是在翻烧饼、走回头路吗?为何要重新建设公立医院?与当初公立改民营一样,重建公立医院的构想引起了纷纷议论。

2/3公立医院发不出工资,改民营“是被逼出来的”

2000年,宿迁以卖公立医院开始卫生改革。2003年,该市最大的公立医院宿迁市人民医院成为民营医院后,宿迁成为全国仅有的全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地级市。

谈起当初的改革,宿迁市卫生局局长葛志健给记者看了一份该市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情况汇报:“2000年,宿迁可用财力6.8亿元,财政供养11万人,拖欠教师、公务员工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财力主要保开门、保吃饭、保政府运转,无力投入社会事业,多数乡镇卫生院处于‘投入少—运转难—服务差—收入少—运转更难’的境况。全市拥有医疗卫生资产总额4.95亿元,人均卫生资产为99.1元,不到全省的33%。千人拥有床位数只有1.06张,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3.1%。”

同时,医院的境况也很艰难。葛志健说,宿迁市卫生局做过调查,改制前,全市2/3的医院运营困难,职工工资都发不上,而大医院又拥挤不堪,导致看病困难。

葛志健说,宿迁当时的问题来自于供需失衡。宿迁医疗资源严重缺乏,要解决老百姓就医难的问题,就要增加医疗资源供方的能力。

因此,宿迁医改的总体思路是,凡是老百姓需要、社会资本愿意干的、有积极性有能力干的,尽量让社会资本干,实现办医投入主体多元化。

1999年,宿迁下辖的沭阳县开启了医改的大幕,主导方针是“管办分开、医防分设、医卫分策”。2000年,宿迁市出台了“欢迎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办医”的政策。

2006年4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对宿迁医改进行调研,课题组负责人李玲认为,由于医疗行业的垄断性和信息高度不对称性等特性,以利润为导向的市场化必然导致医疗价格一路飙升。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魏凤春认为,“宿迁和周边地区比较起来,它的价格还是比较低的,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宿迁经济比较落后,另一方面竞争使它没法把价格提高很多。”

对于截然不同的调研结果,宿迁市表示“很淡定”。葛志健列出了一组数据,以证明宿迁医改这些年,500多万老百姓都在改革中得到了实惠:

1999年(医改前),宿迁卫生资产总额是4.95亿元,2010年(医改后)是41.86亿元,增长了7倍多,远高于江苏省的医疗资源增幅;1999年,宿迁财政对卫生的投入是0.32亿元,2010年是3.16亿元,增长了8倍,而江苏全省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增幅是2.4倍;其他如卫生总人员、病床数的增长均高于江苏全省和苏北五市的平均水平,而门诊人均费用、每床日平均费用、出院病人平均费用3个指标的增幅又全部低于全省增幅。

建公立医院为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

葛志健说,经过调研分析,老百姓需求发生了变化,2000年前是总量问题,供给不足,现在是质量问题,优质资源不足。今后5年,宿迁的卫生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已经作了调整,由总量扩张为主阶段逐步转移到以质量提升为主,总量扩张为辅,“从看得上医生到看得上好医生”。

这可能正是宿迁规划建立三甲公立医院的初衷在基本解决了看病难这个难题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宿迁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优质医疗资源依然稀缺。
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