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外判例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09-11-23 10:00:05 点击次数: 0
摘            要:  
       印度每年要生产150亿个椰子,而这种热带植物带动的是一个价值10多亿美元的产业。尽管如此,印度的椰子都是手工采摘的。
简介:
采摘椰子 一个佛教国度的等级分工

在印度喀拉拉邦,有大约350万人种椰子,同时有很多人受雇于与椰子相关的制造业。

 椰子是印度南部地区的重要产品,而椰子采摘是贱民阶层世代相传的技艺。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种姓界限的模糊,愿意从事这种危险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少。椰子采摘者少了,作为当地重要经济来源的椰子产业如何支撑?

 印度南部地区盛产椰子,椰子也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在这里,椰子采摘工作过去一直由贱民种姓阶级世代相传。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种姓界限日益模糊,愿意从事这种危险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少。椰子采摘者少了,作为当地重要经济来源的椰子产业如何支撑?

 贱民出身世代摘椰子

 莫罕是喀拉拉邦佩塔地区的一名椰子采摘工人。他用长满老茧的手抱住椰子树干,动作轻捷地在几秒钟内就爬到了30多米高的椰子树顶上,接着,他从腰带上拔出一把沉重的砍刀,把一颗颗椰子砍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莫罕完全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措施,只要一失足,他就肯定会从树顶摔下来。

 印度每年要生产150亿个椰子,而这种热带植物带动的是一个价值10多亿美元的产业。尽管如此,印度的椰子都是手工采摘的。传统上,喀拉拉邦的椰子采摘工作主要由来自贱民种姓帕拉万的人世袭从事。

 莫罕就来自这样一个世代采摘椰子的家庭。他的叔伯、兄弟都是椰子采摘工人。在这个地区,对于莫罕这样出身贱民种姓的印度人来说,从事这样的工作似乎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命运。

 但是莫罕说,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儿子再来做这种工作,他也不会允许他的女儿嫁给一个椰子采摘工人。莫罕的妻子吉里嘉说:“这是种危险的工作,现在人们可以自行选择了,没人会选择做这种工作。”

65岁的莫哈上月在摘椰子时不慎摔下,医生说他今后可能不能走路了。

 抛开种姓身份另谋他职

 今年10月,65岁的椰子采摘工人莫哈在摘椰子时从树上摔了下来。他摔断了几根骨头,脊椎也受了伤。医生说莫哈可能无法走路了。

 躺在椰子叶搭成的小房子里,莫哈说:“我从15岁就开始摘椰子,那时候没有其他选择,我们只有做这种工作。”莫哈的父亲就是在摘椰子时从树上摔下来死掉的,莫哈一直很担心,但是他没有别的技能维持收入。现在,莫哈无法再工作,也没有保险,他的未来一片灰暗。

 莫哈的不幸来自于他没有选择,但如今,过去在印度十分严格的种姓阶级划分正在变得松散,莫罕的同辈人中有许多抛弃了世世代代从事的摘椰子工作,另谋他职。

 与保守的印度北部相比,印度南部种姓观念淡化的程度更为令人瞩目。以喀拉拉邦为例,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越来越多贱民家庭孩子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该邦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了100%。大约20年前,椰子采摘工人的数量就开始下降。从2005年到2008年,喀拉拉邦的椰子产量从60亿个下降到了55亿个左右。该邦的椰子种植面积也从2005年的90万公顷下降到了2008年的80万公顷。



猴子摘椰子不适合印度

 如果没人再想摘椰子了,那么椰子产业要如何生存呢?

 一些出产椰子的国家曾经尝试使用液压机械平台,把椰子采摘工升高到树顶高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则训练猴子来摘椰子。但是这些办法在印度很难应用。

 印度南部的很多地区地形不适合使用液压机械平台。此外,使用液压机械平台来摘椰子成本太高,在经济上缺乏可行性。而印度人的宗教信仰中,猴子是非常神圣的动物,加上严格的动物保护法律,使用猴子来摘椰子也不可能。在喀拉拉邦,过去也曾经尝试过多种办法,比如使用长棍子把椰子打下来等,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面对这些问题,今年9月底,喀拉拉邦政府正式开始启动了一项重金悬赏计划,举行椰子采摘机器发明大赛,征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椰子采摘机器设计。

印度南部椰子采摘全靠人工。工人们带着大砍刀,爬上几十米高的椰子树,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全球悬赏摘椰子机器

 这次大赛面向全球,奖金高达100万卢比,相当于2万美元,但要求却很高。参赛者必须设计出简便易行,能够让妇女、甚至老人在地面上操作、同时又能够从30多米高的树上采摘椰子的机器。这个机器还必须能够修剪和清理椰子树的树冠,以防止椰子树染病。更关键的是,这个机器必须成本低廉,能够以很低的价格制造和运转,并且要皮实耐用。

 征集大赛将持续6个月。如果能找到可行的方案,喀拉拉邦政府就将帮助前三名设计者建立工厂,把其设计方案付诸生产并推向市场。

 大赛获得了热烈的回应。到今年上个月为止,已经有超过350位参赛者提交了方案。参赛者有工程学学生、普通椰子采摘工,也有科学家,有12名女性,还有5家日本、意大利和以色列的企业。

 但机器终归是机器。树上到底哪颗椰子熟了、可以采摘了,需要采摘工人凭借经验来判断。印度椰子开发局局长明妮·马修就提出:“训练有素的椰子采摘工人知道哪颗椰子熟了、该用于什么目的,但采摘机可做不到这点。”

 ■ 椰子情

 从早到晚离不了椰子

 椰子树全身是宝,几乎每一寸都可以被人们利用。每天早晨,印度南部的许多居民用椰子树根来刷牙,晚上,他们就睡在椰子叶搭成的房顶下。

 椰子油和椰子肉不仅可以食用,还是众多化妆品、护肤品的重要成分,主要用于护发和润肤。根据印度椰子开发局的统计,平均每个印度家庭每月要消费掉30个椰子。



 而椰子纤维是主要的出口产品,椰子纤维制成的地垫等销往世界各地。

 ■ 椰子怨

 工资涨了也不干

 喀拉拉邦是印度社会平等程度最高的一个邦。在该邦执政的左翼政党印共对于打破种姓阶级这一数千年陋习感到十分自豪。

 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喀拉拉邦椰子采摘工人的短缺显示出了一个较为积极的方面,那就是印度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的深刻改变,年轻的印度人在择业时越来越少受到世袭种姓职业的影响。但同时,喀拉拉邦工业部秘书长巴拉克里什南道出其中“苦水”。

 印度椰子产量很大,椰子树一年到头都在开花,每45天出产大约60个椰子。巴拉克里什南介绍,喀拉拉邦“有350万人在种椰子,另外还有很多人受雇于与椰子有关的制造业。”如今,每个椰子采摘工人的日薪已经涨到了8美元,这在大多数人日薪都不到2美元的印度算是高薪了。巴拉克里什南说:“一个椰子采摘工人挣得可能比一个办公室职员还要多。”但椰子采摘工人却依旧短缺,

 巴拉克里什南认为,种姓界限的模糊,给莫罕这样的椰子采摘工人的下一代提供了自主择业的空间。与此同时,与低种姓有关的职业依然受歧视。同时,生活方式和主观意愿的改变,使受过教育的年轻一代更愿意从事更安全、更轻松和更体面的职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成为了我们自己所取得的成功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