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断丝连 一半情感一半金钱
|
简介:
藕断丝连 一半情感一半金钱
铁道部于近日推出火车票实名制,但在亿元实名制检票设备的招投标方面却非常“低调”。最终,公安部下属两企业获得实名制主要的新增设备——二代居民身份证识读设备的采购订单。作为计划经济的遗产,部属企业既是“运动员”,又与作为“裁判员”的各部委关系密切。早在1998年,各部委就被要求与所属企业全部脱钩,但事实上其与所属部门的关系也一直从未切断,藕断丝连。
曾被要求于98年前全部脱钩
继中央作出军队、武警及政法系统与其下属企业脱钩的决定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各部委所属企业在1998年底前完成与该部委的脱钩工作,党政机关至此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全国有500多家大型企业将由新成立的大型企业工委直接管辖,规模小的由地方归口管理。这项规定的出台,本意为各部门不再作为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企业,有利于消除部门保护主义、打破行业垄断,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但事实上,由于历史、人事、感情等因素,脱钩并不意味着企业会一下子掰清与各部委的关系。企业与所属部委一直藕断丝连,并且,部委办企业的趋势仍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707家国企仍归各部委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31个中央部门共管理各级各类单位(不含经国务院批准的职能司局等内设机构和派出、分支机构)5074个,资产总额4479.78亿元,在职人员164.12万人。其中,事业单位2212个,占43.6%。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2862个,占56.4%。这些单位约1/3是1998年后成立的。《审计报告》指出,中央部委机关的改革收到了明显成效,但部门所属单位设立和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
1993年和1998年,中央两度发文要求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但10年以后,中央部门依然管理着2862家企业,而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数字是155家,也就是说,还有2707家国企是既不属于国资委又不属于各级地方政府管理,而是由中央部委归口管理的。
形神兼备的“类政府机构”
部属企业,性质上虽不是行政部门,但都有明确的行政级别,其内部运作管理也几乎完全克隆了所挂靠的行政部门。其次无论办“事业”还是搞“经济”,都和母体——挂靠部委的行政权力息息相关,对外无不打着挂靠部委的旗号,部门权力和资源是其生存和牟利的“奶瓶”。而且,大多和母体一样在地方有“脚”——与行政层级相对应的分支机构,上下间赚钱办事也好,迎来送往也好,与民营、外资企业以及非赢利组织迥然不同,却与挂靠部委毫无二致。
总之,这些部属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对外无不宣称自己就是某某部委的,而其挂靠的单位也无不有意无意地默认这些企事业单位就是自己这个部委的。这样就造成了部委权力的无限延伸。
--------------------------------------------------------------------------------
部委招标:自娱自乐的“游戏”
国家汉办3520万天价建网。
实名制检票设备采购招标备受关注。
国家汉办3520万天价建网,下属企业中标
汉办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全称国家汉语对外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中心和孔子学院总部合署办公。主要负责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2010年年初,网友在财政部网站发现,“网络孔子学院网站运营服务”项目中标公告显示,其第1包的中标金额为3520万元,采购人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中标供应商为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线公司。随后舆论质疑,采购内容孔子学院网站成本实际上不足10万,却演变成史上最贵的3520万元。
中标企业“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金为600万元,法人代表为王永利。另外一家名为“五洲汉风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法人代表为胡志平。上述两家公司法人代表王永利、胡志平,均与国家汉办的两位副主任同名同姓。工商资料显示,五洲汉风网络的注册时间是2009年9月9日,仅在孔子学院网站的招标截止时间12月9日之前三个月。为此,汉办工作人员表示,中标的五洲汉风网络确为下属单位,但其参加招标并不违反规定。但根据《政府采购法》第十二条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这种“从左手倒腾到右手”的行为遭受了广泛质疑。
公安部下属企业中标亿元实名制检票设备
相比于实名制火车票的高调推出,铁道部却在亿元实名制检票设备的招投标方面要“低调”许多。作为实行实名制主要的新增设备——二代居民身份证识读设备的采购订单非常引人注目。据悉,国内获得公安部认证的二代居民身份证识读设备生产企业有10家,此次广铁集团下属车站的设备采购被北京中盾安全技术开发公司和北京华旭金卡有限公司中得,而国内相关领域上市公司均未中标。
北京中盾安全技术开发公司是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1.8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法定证件及专用IC卡读写设备研究与生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与信息安全项目设计实施、公安和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技术开发等业务。而北京华旭金卡有限公司是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国内14家大中型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
--------------------------------------------------------------------------------
部属企业,计划经济的“残余”
审计署披露部委所属企事业单位问题资金到120.27亿元。
部委企业背靠部委,破坏自由竞争。
部委企业已成为各部委“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最佳选择。
背靠部委,破坏自由竞争
在原先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承担着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双重职责,政企不分、官商合一。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题由政府变成了企业,政府仅仅承担极为有限的裁判员职责。由于政府掌握着公权力,在一般情况下,公权力涉足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权钱交易,致使自由竞争的环境被破坏。
部属企业本应依法成为纯正市场经济主体,与所属部委彻底剥离,成为在商海中同民企、外企等平等竞争与合作的经济实体。但事实上,由于背靠所属部委这棵“大树”,能够借助部委的权力牟利,所以它们仍眷恋计划经济时期政企不分、官商一家的美好时光,自然死死抱住所在部委不撒。
从属关系是部属企业的“生财之道”
部属企事业单位的“生财之道”中,第一是收费,其中既有接受部委委托行使行政审批、监督等职能之机而进行的所谓“合法”收费,又有许多明令制止却仍我行我素的违规收费;二是套取,包括虚列项目、虚报支出或多报人数等谎报开支的手段,多开账户、不进账册等隐瞒收入的方式等套取、转移财政预算资金,用于单位日常开支和发放单位福利奖金津贴等;三是挪用,直接挪用财政资金和其它专项资金用于部门开支和福利。
大多数企业缺乏公司治理结构
部属经济实体大多没有也不愿意有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某部所属的361户各类企业为例,非公司制企业占205户,比例高达57.62%,公司制企业153户,只占42.38%,其中国有独资公司80户。在58户大中型企业中,非公司制企业35户,比例高达60.35%,公司制企业只有23户。而且多数部属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竞争力不强,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需要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部属企业机构和人员惊人膨胀
部属企事业单位惊人的膨胀,表现为职能、机构和人员的联动性膨胀。职能膨胀,表现为不少中央部委通过各种形式将本属于行政机关的政府职能转移到各类企业,将一些涉及创收、收费的行政职权交由企业来行使,有的甚至将本应同政府完全分离的社会中介组织职能、教学科研职能,千方百计地保留在部属企业中。
而机构膨胀,是指部属企业一方面因应职能扩大牟利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承担着接受部委机构改革人员的分流安置任务,不少还是中央部委提拔安置一些快到龄退休人员的最重要渠道,其内设机构势必不断扩大、升格。人员膨胀则是前两者膨胀的必然结果,也因为部属企业旱涝保收吃“皇粮”,加之这些企业的改革迟迟不能实施和推进,自然出现人满为患、人浮于事的现象。
--------------------------------------------------------------------------------
早在2006年6月,审计署向人大常委会作的《审计报告》就披露,56个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资金468.8亿元,其中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存在问题资金就达到120.27亿元,占1/4强。部委企业作为计划经济的怪胎,已经成为各部委“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最佳选择。并且,它们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国经济的大舞台上,生生不息
铁道部于近日推出火车票实名制,但在亿元实名制检票设备的招投标方面却非常“低调”。最终,公安部下属两企业获得实名制主要的新增设备——二代居民身份证识读设备的采购订单。作为计划经济的遗产,部属企业既是“运动员”,又与作为“裁判员”的各部委关系密切。早在1998年,各部委就被要求与所属企业全部脱钩,但事实上其与所属部门的关系也一直从未切断,藕断丝连。
曾被要求于98年前全部脱钩
继中央作出军队、武警及政法系统与其下属企业脱钩的决定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各部委所属企业在1998年底前完成与该部委的脱钩工作,党政机关至此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全国有500多家大型企业将由新成立的大型企业工委直接管辖,规模小的由地方归口管理。这项规定的出台,本意为各部门不再作为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企业,有利于消除部门保护主义、打破行业垄断,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但事实上,由于历史、人事、感情等因素,脱钩并不意味着企业会一下子掰清与各部委的关系。企业与所属部委一直藕断丝连,并且,部委办企业的趋势仍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707家国企仍归各部委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31个中央部门共管理各级各类单位(不含经国务院批准的职能司局等内设机构和派出、分支机构)5074个,资产总额4479.78亿元,在职人员164.12万人。其中,事业单位2212个,占43.6%。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2862个,占56.4%。这些单位约1/3是1998年后成立的。《审计报告》指出,中央部委机关的改革收到了明显成效,但部门所属单位设立和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
1993年和1998年,中央两度发文要求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但10年以后,中央部门依然管理着2862家企业,而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数字是155家,也就是说,还有2707家国企是既不属于国资委又不属于各级地方政府管理,而是由中央部委归口管理的。
形神兼备的“类政府机构”
部属企业,性质上虽不是行政部门,但都有明确的行政级别,其内部运作管理也几乎完全克隆了所挂靠的行政部门。其次无论办“事业”还是搞“经济”,都和母体——挂靠部委的行政权力息息相关,对外无不打着挂靠部委的旗号,部门权力和资源是其生存和牟利的“奶瓶”。而且,大多和母体一样在地方有“脚”——与行政层级相对应的分支机构,上下间赚钱办事也好,迎来送往也好,与民营、外资企业以及非赢利组织迥然不同,却与挂靠部委毫无二致。
总之,这些部属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对外无不宣称自己就是某某部委的,而其挂靠的单位也无不有意无意地默认这些企事业单位就是自己这个部委的。这样就造成了部委权力的无限延伸。
--------------------------------------------------------------------------------
部委招标:自娱自乐的“游戏”
国家汉办3520万天价建网。
实名制检票设备采购招标备受关注。
国家汉办3520万天价建网,下属企业中标
汉办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全称国家汉语对外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中心和孔子学院总部合署办公。主要负责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2010年年初,网友在财政部网站发现,“网络孔子学院网站运营服务”项目中标公告显示,其第1包的中标金额为3520万元,采购人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中标供应商为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线公司。随后舆论质疑,采购内容孔子学院网站成本实际上不足10万,却演变成史上最贵的3520万元。
中标企业“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金为600万元,法人代表为王永利。另外一家名为“五洲汉风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法人代表为胡志平。上述两家公司法人代表王永利、胡志平,均与国家汉办的两位副主任同名同姓。工商资料显示,五洲汉风网络的注册时间是2009年9月9日,仅在孔子学院网站的招标截止时间12月9日之前三个月。为此,汉办工作人员表示,中标的五洲汉风网络确为下属单位,但其参加招标并不违反规定。但根据《政府采购法》第十二条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这种“从左手倒腾到右手”的行为遭受了广泛质疑。
公安部下属企业中标亿元实名制检票设备
相比于实名制火车票的高调推出,铁道部却在亿元实名制检票设备的招投标方面要“低调”许多。作为实行实名制主要的新增设备——二代居民身份证识读设备的采购订单非常引人注目。据悉,国内获得公安部认证的二代居民身份证识读设备生产企业有10家,此次广铁集团下属车站的设备采购被北京中盾安全技术开发公司和北京华旭金卡有限公司中得,而国内相关领域上市公司均未中标。
北京中盾安全技术开发公司是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1.8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法定证件及专用IC卡读写设备研究与生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与信息安全项目设计实施、公安和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技术开发等业务。而北京华旭金卡有限公司是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国内14家大中型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
--------------------------------------------------------------------------------
部属企业,计划经济的“残余”
审计署披露部委所属企事业单位问题资金到120.27亿元。
部委企业背靠部委,破坏自由竞争。
部委企业已成为各部委“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最佳选择。
背靠部委,破坏自由竞争
在原先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承担着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双重职责,政企不分、官商合一。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题由政府变成了企业,政府仅仅承担极为有限的裁判员职责。由于政府掌握着公权力,在一般情况下,公权力涉足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权钱交易,致使自由竞争的环境被破坏。
部属企业本应依法成为纯正市场经济主体,与所属部委彻底剥离,成为在商海中同民企、外企等平等竞争与合作的经济实体。但事实上,由于背靠所属部委这棵“大树”,能够借助部委的权力牟利,所以它们仍眷恋计划经济时期政企不分、官商一家的美好时光,自然死死抱住所在部委不撒。
从属关系是部属企业的“生财之道”
部属企事业单位的“生财之道”中,第一是收费,其中既有接受部委委托行使行政审批、监督等职能之机而进行的所谓“合法”收费,又有许多明令制止却仍我行我素的违规收费;二是套取,包括虚列项目、虚报支出或多报人数等谎报开支的手段,多开账户、不进账册等隐瞒收入的方式等套取、转移财政预算资金,用于单位日常开支和发放单位福利奖金津贴等;三是挪用,直接挪用财政资金和其它专项资金用于部门开支和福利。
大多数企业缺乏公司治理结构
部属经济实体大多没有也不愿意有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某部所属的361户各类企业为例,非公司制企业占205户,比例高达57.62%,公司制企业153户,只占42.38%,其中国有独资公司80户。在58户大中型企业中,非公司制企业35户,比例高达60.35%,公司制企业只有23户。而且多数部属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竞争力不强,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需要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部属企业机构和人员惊人膨胀
部属企事业单位惊人的膨胀,表现为职能、机构和人员的联动性膨胀。职能膨胀,表现为不少中央部委通过各种形式将本属于行政机关的政府职能转移到各类企业,将一些涉及创收、收费的行政职权交由企业来行使,有的甚至将本应同政府完全分离的社会中介组织职能、教学科研职能,千方百计地保留在部属企业中。
而机构膨胀,是指部属企业一方面因应职能扩大牟利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承担着接受部委机构改革人员的分流安置任务,不少还是中央部委提拔安置一些快到龄退休人员的最重要渠道,其内设机构势必不断扩大、升格。人员膨胀则是前两者膨胀的必然结果,也因为部属企业旱涝保收吃“皇粮”,加之这些企业的改革迟迟不能实施和推进,自然出现人满为患、人浮于事的现象。
--------------------------------------------------------------------------------
早在2006年6月,审计署向人大常委会作的《审计报告》就披露,56个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资金468.8亿元,其中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存在问题资金就达到120.27亿元,占1/4强。部委企业作为计划经济的怪胎,已经成为各部委“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最佳选择。并且,它们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国经济的大舞台上,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