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秋瑾被杀 秋风秋雨愁杀人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0-07-17 08:48:02 点击次数: 0
摘            要:  
       秋瑾被捕后,知府贵福严刑逼供,没想到秋瑾正气凛然,根本就不把贵福这蠢货放在眼里。问百答一,或者干脆不予理睬,最后斩钉截铁地回答说:“革命党的事,不必多问。”
简介:
 秋瑾被杀 秋风秋雨愁杀人

1907年5、6月间,在南方浙江绍兴,著名的革命团体光复会首领秋瑾女侠,利用大通学校作为据点,秘密反清,拟定由金华会党首先起义,北与安庆徐锡麟,南与惠州同盟会邓存瑞遥相互应。不料尚未举事,秋瑾手下有个叫聂李唐的人无意中泄露机密,风声传到武义县城,知县钱宝熔如坐针毡,急报浙江巡抚求援,并派兵勇搜捕聂家,查获会党名册,于是牵连大通学校。

其时,徐锡麟在安庆闻知其讯,匆促击毙安徽巡抚恩铭,旋即被捕惨遭杀害。聂、徐两案波及绍兴后,个别厕身学界,声名狼籍,向为秋瑾看不起的小人,平日里就非常敌视秋瑾,如今正好发难报复。这些人对大通学校的内幕略有所闻,于是联名向绍兴知府贵福告密。贵福本与恩铭沾亲带故,恩铭即被刺丧身,他也不无兔死狐悲之感。

他在接到密报后,气得咬牙切齿,于7月12日赶到省会杭州,拜谒浙江巡抚张曾扬,哭丧着脸说:“大人,在下获悉绍兴大通学校女教员秋瑾和嵊县会党匪首竺绍康、吕鸿懋等人互相勾结,有枪六百支,密谋在六月初十日左右起事,恳请大人即刻发兵剿捕,万万拖延不得呀!”其实,当武义知县钱保熔来求援时,张曾扬就听说过大通学校有反清嫌疑,那时也没当回事,如今经贵福这么一说,方知情况还真不假,于是压低嗓门问道:“贵大人,你尽管放心,我今晚就派新军第一标标统李益智带兵三百人,随你一同返回绍兴,会同山阴、会嵇两县守兵,神不知鬼不觉地包围大通学校,把这伙乱党分子来个一网打尽。”贵福没想到这位巡抚竟如此爽快,不觉心花怒放,喜上眉梢,连连道谢不已。

7月的绍兴,骄阳似火,暑气蒸人。大通学校里大部分学生已经放假,留校的师生仅有三十余人,在秋瑾的带领下,正在紧张地进行起事前的准备工作,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来得如此迅速突然。7月13日午后,一支三百多人的清军在贵福的引导下开进绍兴。从西廓门入城后,即沿着城壕直扑大通学校。当秋瑾发现时,为时已晚,清军已经逼近学校。当此紧急关头,秋瑾果断地持枪抵抗,掩护同伴尽快疏散。清军遭到抵抗后,一时不敢冒进,不少人得以脱身。正当秋瑾准备撤离时,刚从兰溪返回学校的大通学校教员,内奸蒋纪在秋瑾身边纠缠索费,秋瑾因而为之所误,陷入敌手。

秋瑾被捕后,知府贵福严刑逼供,没想到秋瑾正气凛然,根本就不把贵福这蠢货放在眼里。问百答一,或者干脆不予理睬,最后斩钉截铁地回答说:“革命党的事,不必多问。”气得贵福直跺脚,犹如豪猪般的狂叫:“大胆女子,竟敢如此蔑视本官,如此气焰嚣张,明天一早我就杀了你。”这时在一旁陪审的山阴县令李崧生被秋瑾刚毅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所感染,对贵福蛮横独断的做法颇为不满,他认为在还没有弄清楚案情之前,不宜立刻处死秋瑾,然而贵福就像一头受了伤的狮子,哪肯罢手,更何况他为了恩铭之死的缘故,早就下决心要把秋瑾定成死罪。尽管李崧生一再强调指出这样草草的处死秋瑾,人心不服,会引起舆论的责难,甚至还可能促成地方上的骚乱,可是贵福依然一意孤行,置之不理。

7月15日(阳历六月初六),秋瑾在绍兴闹市轩亭口遇害。这天,心怀鬼胎的贵福生怕行刑时发生意外,凌晨三点种就派兵把秋瑾带往刑场。省会派来的新军以及山阴、会嵇两县的巡警也都到场弹压。赴刑场时,秋瑾身穿白汗衫,脚带铁镣,双手反缚。从山阴县衙门一路过来,前有铁索牵走,后有三四人推送,并有防兵防护。到了轩亭口,刽子手问她还有何话要说,秋瑾无限悲愤地留下了绝命词“秋风秋雨愁杀人”,然后从容就义,死在敌人的铡刀之下。

秋瑾至死都没有招供,按律例不应该杀没有口供的人;轩亭口是杀强盗的地方,秋瑾不是强盗,不应该到那里去杀;妇女只有剐刑和绞刑,秋瑾不应该用斩刑。秋瑾死后,浙人议论纷纷,群情激愤。不久,清政府迫于强大的社会舆论,不得不将浙江巡抚、绍兴知府都调走了。

(李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