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谈绪祥书记 不朽的灵魂光芒四射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7-05-23 11:35:05 点击次数: 0
摘            要:  
       5月9日,母亲潘月兰去世那天,赵国栋站在ICU病房的门口,久久不能回神。医院,这个他无比熟悉的地方,伴随了母亲的后半生,也成为她生命的终点。
简介:
谈绪祥书记   不朽的灵魂光芒四射



 潘月兰
性别:女
终年:65岁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事迹: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
33岁,是潘月兰一生的对折点。

这之前,她是一名小学老师,为了鼓励学生答题,备好奖品提早赶往学校;这之后,她成了见义勇为的“火车英雄”,在轨道上救下4岁女孩,也留下残缺的左臂和一身病痛。
尝试各种治疗失败后,潘月兰仍执着于讲台。她为学生做课后辅导,用独臂刻制蜡版,还自学电脑、英语、国画等技艺。
癌症、子宫肌瘤、褥疮……半生与疾病相伴,潘月兰饱受多重疾病折磨。生命的最后,她说不了话,一刻也躺不下,每天睡眠时间几乎为零。
5月9日,65岁的潘月兰走到了生命尽头。
儿子赵国栋延续了她的教师职业,“母亲未了的心愿,我会替她走下去。”
“火车英雄”
铁轨上救出4岁孩子
5月9日,母亲潘月兰去世那天,赵国栋站在ICU病房的门口,久久不能回神。医院,这个他无比熟悉的地方,伴随了母亲的后半生,也成为她生命的终点。
“好像这一切都是命。”回想起1985年的情形,赵国栋说。
当时,他5岁。
母亲本该骑自行车送自己去幼儿园上学。因为他在奶奶家,母亲便提前20分钟去学校,包里还背着给学生们准备的奖品。
位于大兴区的黄村火车站道口,当时还是高高的水泥站台,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根据母亲生前讲述,她来到道口时,恰赶上一列火车停靠堵住路口,行人只能从车尾绕行。
潘月兰随着人流推车上了站台,绕到火车后约6米远时,火车突然倒退,而铁轨上还站着一名4岁女孩。
紧急关头,她本能地扔下自行车,迅速跳进轨道,将孩子举上站台。

火车驶来,潘月兰来不及爬上站台,被挤压在火车与站台间的狭小缝隙中,歪倒在地,车轮从她左臂轧了过去。她挣扎着想坐起来,可下肢用不上力,用手摸了摸大腿,丝毫没有感觉。
赵国栋还记得,家人提及,现场一位李姓男子迅疾跳下站台,将昏迷的母亲送到医院。经救治,潘月兰左臂截肢、左腿腓骨骨折、胸椎骨折、两侧9根肋骨骨折,下半身高位截瘫。

得知母亲出事时,已是1个月后。看见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年幼的孩子却很开心,“我只知道很久没见到妈妈了,只要能见着就行。”
事故后,潘月兰被称为“火车英雄”。然而日常中,关于这段救人经历,母亲却很少主动提起。“我有时会想,救人不过是母亲的本能使然,在我心里,她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母亲。”
“退休教师”
为学校手工刻蜡版
为了治疗,潘月兰几乎尝试了所有办法。针灸、气功……只要媒体报道过,她都去尝试。甚至前往山西治疗,没有实质进展后,又回到北京,在工人疗养院康复治疗。
时间越长,治愈的几率就越低。3年后,对治疗康复不再抱希望的潘月兰,在家人照顾下继续生活。
即便如此,她仍尝试着,重回讲台。

起初,潘月兰与学校领导商量,在黄村镇中心小学下属的一个村小里,腾出两间空房,自己为学生做课后辅导。因为截瘫,独臂,她的身体出现各种问题,所有时间都需要丈夫的照顾和陪同。一学期后,尝试无疾而终。
此后,潘月兰主动为学校手工刻制蜡版——每到期末,教师提前把试卷内容刻到蜡纸上,再用油印机一页页印出来。

刻蜡版,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要均匀用力地用铁笔在蜡纸上刻写,用力轻,印出来的字就模糊;用力重,又会划破蜡纸;同时还得认真仔细,刻错需涂改正液。每刻一张蜡纸,就得大半天时间。
每次刻制蜡版,潘月兰只能用重物压在蜡纸上固定,再用单手进行操作。
这一坚持,就是两年。
随着时代进步,1992年,相关人员特意为她配备了黑白电脑和印刷机。
潘月兰开始学习电脑打字,总敲到手指肚发红、发紫,疼也不知觉。经过反复练习,她能打文章,修饰背景、字体,还先后负责了七个单位的文字打印工作。
2002年,学校有了自动印刷机后,潘月兰再次闲了下来。
她走进老年大学,学习中国画,画作还参加了全国展览。2008年,她开始学习电子琴,一只手也能弹奏出几十首动听的曲子。2012年,她又开始学习十字绣,一条线、一根针、一只手,一年送出几十幅公益作品。

“即便年纪大了,她也未曾放弃过教师梦。”赵国栋说,自己初中毕业时,对计算机很感兴趣,但母亲建议他考师范学校,“我当教师没当够”。
如今,师范学校毕业后,赵国栋执教于母亲所在的学校——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继续母亲的心愿。
“半生病人”
32年与病痛做斗争
事实上,32年来,疾病从未远离过潘月兰。
癌症、子宫肌瘤、褥疮……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她靠着一只右臂,坚持自学各种技艺,甚至跟着电视学英语。在外,潘月兰始终是坚强独立的;在家,她不得不依靠丈夫的照顾生活,更无法照顾唯一的儿子,对这个家,她总觉亏欠。
刚出事后,她也试图和丈夫离婚,“我不想拖累你,你还年轻,可以去过自己的生活。”丈夫拒绝了,他辞去工作,全心照顾妻子。

每天早起,他先把床摇起来,把床桌推过来,拿枕头给妻子靠好,备好洗脸刷牙的工具,吃完早饭再将妻子抱到轮椅上,一块外出遛弯。有时妻子去公园唱歌,他就在公园转圈。
饭前饭后,最重要的,就是帮着妻子洗手。他很仔细,一步一步,“先清水,香皂,两只手搓下,过清水,再拿毛巾擦干。”
今年正月十七,跟医院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潘月兰最后一次住院。

生命的最后,潘月兰无时无刻都备受折磨,因为舌头有血栓,她说不了话,因为肾积水,一刻也躺不下。床摇起来有靠背,前面是床桌,她只能先趴一会,再调整靠一会,“不停重复这两个动作,甚至坚持不了10秒,必须换个位置。只要躺下就会呼吸困难,根本就不能睡觉,折腾的没力气了,或者找医生打一针安定,才能休息一两小时。”
5月9日,潘月兰在病中去世。

“母亲离去时很安然,她的痛苦都解脱了。”赵国栋说。
他记忆中,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到自己结婚生子。2003年,他的婚礼上,母亲喜极而泣,“这么多年,儿子跟着我受了不少苦,现在孩子也结婚了,我的心愿已了。”
孙女出生后,潘月兰取名赵妲,意为自己“心愿达成,没有遗憾”,并教孙女背唐诗、绘画、唱歌。去年年底,孙子出生,她取名赵岩,“直面人生各种险路”。
5月11日,潘月兰的追悼会在大兴殡仪馆举行,除家人、学生、同事及自发群众外,电影《燃灯者》的剧组人员也赶来悼念。
这部电影以潘月兰为原型,今年3月开机。只是她再也看不到了。
寄语
在我心里,您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母亲。今年5月14日是母亲节,在这个没有母亲的母亲节,我只能对着您的遗像默默祷告:妈妈,祝您在天堂一切安好!您未了的心愿,我会替您走下去。 ——儿子赵国栋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左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