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杨宗昌董事长 估计坐不稳第一把交椅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18-01-10 12:37:30 点击次数: 0
摘            要:  
       虽然长城集团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时称,停牌重组不是针对汇隆华泽的反收购措施,不过长达半年的停牌,也确实挡下了汇隆华泽继续举牌的行动。
简介:
杨宗昌董事长   估计坐不稳第一把交椅



—— “重组专业户”天目药业遭遇七连败

因交易双方对价格和时间未达成一致而终止;天目药业称将进一步拓展大健康产业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已历经六次重组失败的天目药业,在重组的路上再遭“流产”。新年伊始,杭州天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终止其自2017年6月披露的重组方案(即天目药业拟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葛德州、孙伟所持有的德昌药业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原因是德昌药业供应商涉农,核查较为复杂,由于时间与价格因素,双方选择终止重组。

因2010年以来连续七次重组均告败,天目药业也被投资者质疑为“忽悠式重组”。天目药业对此予以否认,仍称将通过内生式管理和外延式并购战略,进一步拓展大健康产业。
对此,有专家表示,天目药业原本面临很好的市场形势,但并未在主营业务方面持续发力,让人难以看懂。

天目药业第七次重组以失败告终
早在2017年3月起,天目药业开始停牌筹划第七次重组事项。在2017年8月公布的修订后的重组方案中,天目药业拟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葛德州、孙伟所持有的德昌药业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此次交易标的资产定价3.6亿元,其中天目药业发行股份支付对价金额为1.8亿元。同时,天目药业还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1.8亿元配套资金,用于支付收购标的资产的现金对价。
但与前六次重组一样,这次重组又以失败告终。

2018年1月2日,天目药业公告称,由于标的公司为涉农企业,对标的公司供应商及客户的核查涉及的工作时间较长,无法在6个月内发布召开股东大会通知。同时,交易双方对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及估值等核心内容未能全部达成一致意见,于是终止了本次交易。

天目药业同时称,由于公司与德昌药业之葛德州、孙伟签署的附生效条件的《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协议》、与德昌药业之葛德州签署的附生效条件的《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之业绩承诺补偿协议》的生效条件均未满足,上述协议均未生效,不涉及违约处理。
重组失败后复牌遇“四连跌”

重组失败后,天目药业称由于公司尚未参与德昌药业的生产经营,德昌药业的经营业绩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没有实质性影响。
复牌后的天目药业并未得到资本市场的信任。2018年1月3日复牌后首个交易日便出现近5%的下跌。1月4日、5日继续下跌,跌幅分别为5.18%、5.42%。1月8日,天目药业再次下跌,跌幅为0.21%。

于1993年上市的天目药业是当时国内首家上市的中药制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原料药、中成药、西药、保健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为明目滴眼液、薄荷脑、河车大造胶囊。
但从2009年开始,这家老牌中药制剂公司出现亏损。此后的8年中,公司仅在2014年和2016年,净利润实现正数,其余年份均为负值。由于接连亏损,天目药业在2011年至2013年遭到退市风险警示,直到2014年有了些许盈利才得以摘帽。期间,天目药业在2011年转让了杭州天目保健品和杭州天目山铁皮石斛的股权,2013年又出售了深圳京柏医疗设备、天目北斗及天工商厦等公司股权。

2017年前三季度,天目药业净利润亏损为1245.06万元,同比上升0.46%,而固定资产收入的增长及收到的政府征收土地款成为天目药业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频繁股权转让或是失败重要原因
频繁的股权转让,被业界认为牵扯了企业过多精力,也是经营业绩不佳和多次重组失败的重要原因。

有“并购教父”之称的宋晓明曾长期介入天目药业。2011年宋晓明通过并购基金长城国汇介入天目药业,于2012年4月成为天目药业董事、实际控制人。之后,长城国汇陷入内斗,经过多轮股权受让,湖南邵东金众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宗昌取代宋晓明成为长城国汇实际控制人,并通过长城国汇旗下的4家基金实际控制天目药业。
此后,宋晓明与杨宗昌与天目药业的股权之争不断。

2014年4月,宋晓明又通过长城汇理举牌天目药业,在2015年第一季度末,长城汇理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天目药业的份额达到24.63%,杨宗昌合计持股比例仅为16.76%。
2015年10月,杨宗昌以5亿元的交易对价将长城国汇所持天目药业全部股权转让给长城影视集团赵锐勇、赵非凡父子,长城影视集团成为天目药业公司单一第一大股东。
2017年初,汇隆华泽连续四次举牌天目药业,累计持有天目药业股份比例达到20%,逼近长城集团27%的持股比例,稳居第二大股东。
就经营业绩下滑原因及重组失败后有何应对举措,新京报记者1月5日致电天目药业,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天目药业转战大健康早有“预谋”

天目药业在1月2日的公告中表示,大健康产业是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之一,本次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是公司实施大健康产业战略的补充,公司将通过内生式管理和外延式并购战略,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拓展大健康产业。天目药业称,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充分看好大健康产业的前景,控股股东长城集团过去、现在、将来,均不会出让天目药业控制权。

其实,早在2015年,长城集团掌门人赵锐勇就曾表示,天目药业将在办好原有医药企业的同时,开展一系列持续的医药并购重组,着力发展天目药业的大健康医药产业。其中,天目药业已在2016年底出资1400万元与长城集团等三家投资机构共同筹建了西双版纳长城大健康产业园有限公司。
在2016年年报中,天目药业还表示要适时转向并购基金或与社会资金合作成立基金,用于投资或并购优质医药大健康标的。

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天目药业原本面临很好的市场形势,一方面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中医诊所也实行备案管理,但天目药业并未在主营业务方面持续发力,反而走上一次又一次的重组并购之路,且屡战屡败,这也是让外界颇看不懂的地方。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新闻链接:新年到来,天目药业却没有迎来开门红,为期半年的重大资产重组以失败告终,这是自2010年以来,天目药业第七次重组失败。

事实上,天目药业因为多年来资本介入,公司控股权更替频繁,致使其始终挣扎在亏损的边缘。而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混乱的局面,上市24年以来,天目药业的七次重组竟然全以失败告终。然而,最近的这次重组计划依旧很可能是因为长城集团为维护控股地位而进行的。


这家身世优良的“中药第一股”本来的医药主业就这么被耽误了。但是,长城集团给出的“大健康产业”药方似乎也无法解救天目药业。

变身“重组失败专业户”

1月2日下午,天目药业发布公告称,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失败了。

这次重组始于大半年前。据天目药业公告披露,其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葛德州、孙伟所持有的德昌药业的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标的初步定价3.6亿元。

天目药业在回答投资者关于重组失败的原因时表示,此次的标的安徽德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涉农企业,对其供应商及客户的核查涉及的工作时间较长,无法在6个月内发布股东大会通知。同时,交易双方对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及估值等核心内容未能全部达成一致意见,于是终止了本次交易。

这也意味着,从2010年以来的七年内,天目药业的七次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均告失败。这样的失败率,也难怪有投资者把天目药业的重组计划称为“忽悠式重组”了。

虽然天目药业否认自己的重组计划是“忽悠”,但是在复牌第一天,天目药业在盘中经历了5.22%的跌幅。然而,天目药业所在的中药行业板块的整体涨幅为0.60%。截至2018年1月3日,该公司股东人数(户)为9422,较上个统计日减少714户。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天目药业正式发布公告称重组计划失败之前不久,曾持天目药业股权超过26%的宋晓明及其“长城汇理系”,因去年清仓过程违规而被上交所通报批评。虽然宋晓明当时表示由于持有上市公司的三只资管计划存续期届满,清仓乃必然之举,但三年狂赚6亿的宋晓明依然因天目药业的多次重组失利而感到遗憾。毕竟这位“并购教父”曾创办了全国首只并购基金,持股三年,天目药业的重组还是止步“计划”。

不过显然,天目药业并不会因为之前“小小的失败”而却步。在2号的投资者说明会上,天目药业表示,将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通过内生式管理和外延式并购战略,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拓展大健康产业,进一步提升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休的股权争夺战

这次重组失败仿佛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天目药业的股吧中,一位投资者就表示,“早就知道重组会失败”,其认为天目药业的这次停盘重组实际上是为了阻碍青岛方面强势增持,并认为现任控股股东长城集团的主营业务是“搞影视剧”,十分不看好其跨界,表示“长城退出大股东之位就是天目重生之时”。

然而,长城集团明显不这么觉得。在2号的公告中,天目药业还表示,公司控股股东长城集团已在公司公告中声明,长城集团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出让天目药业控制权。

让长城集团如此“倔强”的,或许就是此前经历的那场股权争夺战。

这场股权争夺战实际上开始于2011年。当初,宋晓明通过旗下并购基金连续举牌天目药业,最终掌握了控股权。但由于并购基金内斗,导致宋晓明黯然离场,辞去天目药业董事长职务,而杨宗昌通过控制深圳长汇等基金,成为天目药业的实控人。2014年的宋晓明返场,先后拿下了天目药业逾20%的股份,超越杨宗昌持股比例。

2015年,与宋晓明缠斗多年的杨宗昌选择清仓,长城集团持5亿元接手了其所有股份,继续与宋晓明“斗智斗勇”。在长城集团入局天目药业股权争夺战后,立即开启了定增,在为天目药业主营业务注入活力的同时,提升持股比例,巩固控股地位。

虽然最终定增项目终止,但宋晓明最终没有再与长城集团争斗,而是选择清仓。据媒体测算,长城集团从2015年至2016年初,为获得天目药业股份所耗费的资金就已逾14亿元。

不过,当宋晓明与长城汇理离场时,接档入局的汇隆华泽在2017年初便连续四次举牌天目药业,累计持有天目药业股份比例达到20%,逼近长城集团27%的持股比例,稳居第二大股东。

长城集团好不容易坐稳的天目药业的控股权是否易主便再度引发了市场的猜测。或许就是因为费尽心力才将天目药业牢牢握在手中,所以当汇隆华泽来势汹汹之时,长城集团便立刻发布增持计划,称其与一致行动人将增持天目药业最多达32%,并强硬表示不会交出天目药业的控制权。汇隆华泽也不甘示弱地披露将进一步增持天目药业最多达5%。

然而近来失败的第七次并购重组计划就是在这一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发生的。在汇隆华泽完成第四次举牌之后的第三天,天目药业停牌表示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虽然长城集团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时称,停牌重组不是针对汇隆华泽的反收购措施,不过长达半年的停牌,也确实挡下了汇隆华泽继续举牌的行动。

移情别恋大健康产业

针对“临时”筹划的重组事宜,除了可能存在的反收购第二招之外,天目药业实际控制人代表、董事、总经理祝政在2017年4月份接受采访时表示,天目药业主营业务最近几年盈利能力较差,收购德昌药业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这番话无疑揭示出了天目药业的几波控股人执着于并购重组的目的,即扮靓业绩。

天目药业这么执着于资产重组,或许就是因为公司的业绩看上去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1993年在上交所挂牌的天目医药是第一家中药制剂上市企业,拥有各类药品批准文号117个,其中列入医保目录品种79个,主营业务为原料药、中成药、西药、保健食品等产品的生产销售,拥有珍珠明目滴眼液、铁皮石斛等一批特色产品。可惜的是,一批特色产品也没能带起公司的业绩。

据天目药业三季报显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49万元,净利润853万元,每股收益0.07元。天目药业2008-2016年年报显示,除去2014年,天目药业在剩下的8年里,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均为负值。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天目药业的主营业务发展并不健康。事实上,天目药业还曾多次遭遇ST。

同时,天目药业自2004年起,已经连续12年不分红,每股收益-0.0594元,每股净资产0.4249元,但是股价却维持在相对高位。截至2018年1月3日,虽然股价跌幅达到4.43%,但依然收盘价格依然为24.15元/股。考虑到天目药业多年的股权大乱斗,惨淡的基本面表现也变成了情有可原的事情。

不过新入主的长城集团也没有上市公司重心放在药业上。据了解,天目药业母公司的片剂、颗粒剂、丸剂、合剂等产品的GMP认证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此后经历超过一年半的改造,于2017年10月份拿到GMP认证。天目药业的主打产品明目滴眼液GMP生产线认证于2017年3月启动改造认证。有评论认为,长时间无法取得GMP认证,是天目药业重心不在发展主业上导致的。

实际上,天目药业的心思早就飞到了如今风头正劲的大健康产业。

事实上,早在2015年,长城影视文化集团的掌门人赵锐勇就曾表示,对于天目药业,在办好原有医药企业的同时,开展一系列持续的医药并购重组,着力发展天目药业的大健康医药产业。

2016年底,天目药业出资1400万元与控股股东长城集团等三家投资机构共同筹建了西双版纳长城大健康产业园有限公司。2017年10月,天目药业又要与多家投资机构筹资设立银川天目山温泉养老养生产业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年报中,天目药业表示要适时成立天目药业转向并购基金或与社会资金合作成立基金,用于投资或并购优质医药大健康标的。决心这么大,但2017年的一场大并购依然流产。

事实上,对于天目药业依靠大健康产业挽救公司基本面的做法,业内并不十分认同。有分析指出,天目药业多年内斗造成内耗严重,业绩滑坡严重,同时多次重组失败,未来能否获得优的大健康资产,在该领域获得成功,变数很大。而长城集团对医药行业并不足够了解,能否带领天目药业,也让业内人士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