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伪作横行我也很无奈
|
简介:
吴冠中:伪作横行我也很无奈
现在伪作横行,我也很无奈,关键是中国的法律不管。行规的力量太大了,而国家也不对此立法。佳士得、苏富比这种公司,要是在国际上被发现拍品是假的,都是要判刑的。但是洋人的公司一旦到中国来做拍卖,也开始拍假的了。
口述:吴冠中(画家)
拍卖场中,从画家本人到艺术品经纪人再到拍卖公司、买家、卖家,各方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链”。对于拍卖公司伪作横行,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画家应把作品“文件化”
针对伪作,还在世的画家应该尽量把自己的作品出版,把它“文件化”,当然要找权威出版社。因为一旦人不在,权威出版过的画作是最贵的,没出版过的价格会降下来。以吴冠中先生为例,他就做了很多个人全集的收录和出版工作。此外,在拍卖行拍出伪作后,我认为画家本人在神志清醒的时候作出的鉴定是最有效的。如果一个画家在神志清醒的时候还鉴定不了,那谁还能鉴定。
口述:方毓仁(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香港代表)
伪作若泛滥会伤及市场
如果拍卖市场的伪作泛滥,就会让人不相信拍卖公司,同样也会对广大收藏爱好者产生伤害,另外对收藏文化的普及也会有影响。我觉得从拍卖公司的角度来说,一定要本着去伪存真的文化内涵,将真品提供给广大收藏爱好者。
口述:方继孝(名人信札收藏者)
收藏者该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都知道国家《拍卖法》中规定拍卖公司享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的权利。作为收藏者去拍卖场拍卖东西的过程中,第一他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全部听别人也不行,因为也会被人骗。同时,对于有些东西你也要征求这个行业眼光比较好的人。
就拍卖公司来说,现在尽管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但它有这个义务,在拍卖征集中尽可能地把关,对藏家负责。一个拍卖公司有没有藏家来,最主要的是藏品好、价钱、真伪能辨。
口述:刘益谦(5月30日,保利夜场宋徽宗《写生珍禽图》竞得者,在5月的最后两天,在北京嘉德、保利春拍中花了两个亿)
拍卖太多假货会被淘汰
拍卖行
拍卖公司如果卖得假的多,就会被行业淘汰,从这点来说卖假作品是有风险的。我们举办一场拍卖,来参加的有几百人,这些与会者都是很专业的人士,是特别懂行的人。假如一场拍卖都是假货,那这些懂的人以后就会不来了。如果一场拍卖光靠外行的人来,那你这拍卖肯定失败。
实际上,我们在交易时会把成交单打出来,也会将竞买人的名单打出来,一般这份名单上出现的人大都是我们熟悉的人。这些人都在这个收藏市场上有十年以上的经验了,他们自己就具备了相当的鉴别能力。你想,如果一场拍卖中假的东西多,这部分人就会大量减少,于是相应的成交额就会降低。然后造假的公司就无法在行业内生存。这就是所谓的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制约着各个拍卖公司。
口述:董国强(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
遇假就是拍卖的风险
专家
《拍卖法》中规定拍卖公司不对真假、有瑕疵的作品负责任,这也是对的。因为拍卖公司不可能一锤定音。而且这些规则在拍卖之前都已经写明了。
在得知这些规则的前提下,这就需要检验藏家的具体眼力。藏家档次高低自然会影响其对艺术品的判断。同时这也是让大家进入拍卖市场要有风险意识,不要轻易受市场冷热左右,买拍品还是要从自己了解的门类入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拍卖这个平台获得自己想要的藏品。
当然,这些是针对大拍卖公司而言的。小拍卖公司也会利用《拍卖法》中拍卖公司享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的权利,进行坑蒙拐骗。由此一定要选大拍卖公司,名气口碑都比较好的。
口述:尧小锋(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事实上,在制造假画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有模式。造假者先圈定一个画家,大多是已故名家,然后仿造作品,进而再找学术专家为赝品写文章。此后,就是出版、办展览为假画洗白,将赝品的链条延伸下去实现真正交易。
1
陷阱
拍卖前洗白假画
出书、办展为伪作“正名”
1999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林风眠回顾展时,台湾收藏家陈秀丛原本是这次林风眠百年大展最重要的赞助人,并承诺赞助100万元人民币。但是主办方负责人之一邀请来为参展的作品做真伪鉴别的林风眠义女冯叶,却对陈秀丛这批预备参展的林风眠作品的真实性向主办方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面对这种质疑,主办方想出了解决争议的办法,就是把几幅确证来源可靠的真品混入陈秀丛的上百幅作品中,让冯叶挑选,仅仅凭借照片,冯叶便将真品一一挑出。至此,冯叶才获得了主办方的信任。
在艺术品经纪人伍劲看来,这一赞助展览的举动,其实就是陈秀丛希望将自己所藏的林风眠伪作洗白。尽管陈的意图并没有完全实现,但依然有陈秀丛少量藏品编入中国美院画册,而这在圈内被公认为是最权威的林风眠的作品集。
陈秀丛洗白林风眠伪作的意图并没有因为1999年画展的受挫而停止。此后,他还在加拿大出版了画集《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陈秀丛作为此书的发行人专门为全书作序,而该书刊载的林风眠作品其实全部为陈秀丛个人收藏。
伍劲告诉记者,从图书封面刊登的数据上可以看到,该书收录林风眠作品145幅,“145幅的总量也许在数量上可以让陈秀丛成为林风眠作品最大的收藏家,但有多位业内者提醒我此书收录的林风眠作品靠不住,因此一些拍卖公司也拒收此书刊载的林风眠作品。”而记者采访了多位藏家,尽管不是书画领域的,但对林风眠伪作横行的情况也是有所耳闻。
这样的洗白故事并不只是发生在林风眠身上,事实上许多名家都已身陷漂白困局。某权威美术出版社曾经出版过石鲁画集,然而其中却有十多幅作品被指为伪作。石鲁儿子石果还专门为此在香港发表文章予以指证。
电视节目混入假画
与此同时,随着传媒的发展,除了出版社电视媒体也可能会成为漂洗假画的一种途径。上周五,吴冠中首度向记者披露,中央10台制作播出了一期吴冠中的专辑,后来有人送给他看时才发现节目有问题,“这个节目并没有采访我,是将此前采访过我的节目拼凑起来的,我一看节目里有四五张作品是假画。”
对此,吴冠中的香港代理人、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香港代表方毓仁告诉记者,这个权威节目的存在有可能在将来成为漂洗这四五张伪作的方式,因为大家会说权威电视台的播放还会有假吗?
2
陷阱
除了拍卖前,将假画放入画册中,或办展览对作品进行洗白外,拍卖中也有相应的潜规则使得假画顺理成章地拍卖成功。比如将假画和真画混搭在一起交给拍卖公司拍卖;或者是为假画编造一个动人的故事,让不知情的人相信作品的真实性。
拍卖中编造谎言
藏家真假作品搭配送拍
4月6日,香港苏富比春拍“20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中,林风眠作品《渔获》以1634万港元位居首位,并打破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而同时上拍的另外4件林风眠《京剧人物》系列作品,也拍出高价。然而这批作品早在拍卖前就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以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它甚至算不上一件合格的仿品。”艺术品经纪人伍劲指出,“我们都能看出来。”
而曾经在佳士得工作过的某艺术品经纪人则告诉记者,由于此次上拍作品年代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那个年代比较特殊,林风眠很难创作出甜美风格的作品。几位艺术品经纪人看过后,觉得画作还是很有问题,有别人模仿的痕迹,但神却不够。据此,几位质疑者将送拍者锁定在台湾某知名藏家。而该藏家之所以能将这些很容易看出真伪的画作成功送入拍卖,石姓艺术品经纪人指出,这源自拍卖业内“雨夹雪”这一潜规则。
“雨夹雪规则”简单说,就是同一位藏家在给拍卖公司送拍时,有真画,同时也夹带着假画。由于藏家在收藏江湖中的地位,拍卖公司想要征集到好的东西,且不想流失客户,必须受限于该名藏家。而记者采访多位藏家得知,这一潜规则存在多年,而且在业内较为普遍。
拍卖公司任伪作上拍
与此同时,拍卖公司为了征集到好作品,于是就和藏家达成协议。藏家将自己所藏的书画,好坏搭配送往拍卖公司,“有些时候,送拍的真东西不是真拍,是为了撑场面,这位藏家还是要拿回来的,真拍的就只是假画。”一名资深藏家解释说,藏家会事先跟拍卖公司达成协议,自己会拍回真画,但拍卖公司也要许诺不收佣金,最后真画还是被藏家“拍”回,而另一方面“真画拍卖的价格很高,也能为拍卖公司制造高成交率。”
由此,拍卖公司和藏家便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谁也不会拆谁的台。该名资深藏家还指出,前两年北京、上海等地涌现了大量的拍卖公司,然而真品毕竟是有限的,由此大量的伪作涌入拍卖公司。而拍卖公司负责书画的专家只要看作品“还有一眼”,就会征集,“还有一眼指的是对真正的藏家来说能看得出真伪,但对一般的藏家来说看上去像真品的。”这样的“雨夹雪”规则使得藏家和拍卖方站在了一条船上,除非是很懂行的人很难辨别作品真伪。
为假画编一个好故事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吴冠中的画作不断上拍,然而吴冠中和他的代理人也频繁发现拍卖公司所拍的是伪作,且这些伪作都会被安上一个动听的故事。
2007年,上海天衡2007年秋拍0342号拍品是号称为吴冠中作品的《春之柳》,拍卖公司的说明中称,这是吴冠中送给谢稚柳的赠品。不过,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及吴冠中本人很快就发现这是伪作。吴冠中告诉记者,这一“赠送说”完全是编造出来的,“我跟谢稚柳认识但并不熟,根本就没有赠画的事。”此外,北京某拍卖公司曾在2007年12月秋拍中拍卖一件名为《苏州,东山民居》的吴冠中油画。在图录注释中,提供者顾钰根也编造了一个故事,他自称是吴冠中好友,并且带吴冠中去苏州游玩“散心”,吴冠中将这件《苏州,东山民居》连同另外两幅国画小品赠送给他。然而吴冠中却表示,自己根本不认识顾钰根。
除了“赠送说”外,吴冠中遭遇的假画故事中,还有编造出直接购自吴本人的说法,今年佳士得拍卖的署名为《松树》的作品就是打着这样的旗号。
3 陷阱
制造假拍,拍后洗白
虽然伪作《池塘》的买家将拍卖公司告上法庭,但更多的时候,伪作即使被揭穿,依然有藏家要购买假画。实际上,这种拍卖有可能是“假拍”,是为了“洗画”,以方便下次拍卖。
前不久香港佳士得拍卖吴冠中《松树》伪作事件颇让近90岁的吴冠中感到不解,他不明白为何自己已出来打假,但伪作依然有人买。而且在经过本报在内的众多媒体曝光后,那个所谓的买家也一直没有反应。后来吴冠中就明白了,“别人告诉我,这幅在香港佳士得所拍的《松树》可能没有真正的买家,而是拍卖公司自己搞的。从逻辑上讲,花那么多钱买回伪作,不会没有一点举动。”
这种情况就是“假拍”。假拍可能是拍卖公司自己的举动,为了制造当场的拍卖业绩。也可能是拍卖公司和藏家串通在一起,为的就是制造拍卖记录。“以后这幅作品可以拿出来再拍,而且还有此前的拍卖记录作为保证。”方毓仁告诉记者,这种假拍也就是“洗画”,类似洗黑钱一样。一旦伪作在首次拍卖中留下拍卖记录后,就会在隔个一年两年后再拿出来卖或者上拍,而送拍者此时会有个更名正言顺的理由:我这件东西就是拍回来的,这么久了吴冠中本人也没出来指证是伪作啊,这就证明这是真的,“以此他们就达到了洗画的目的。”
方毓仁指出,黑钱可以通过某些行业“洗钱”,艺术品正在通过拍卖运作“洗画”。而一胡姓藏家也告诉记者,之所以在媒体曝光是伪作后,买家仍没有动静,一大原因也在于现有的拍卖法不保真,这些买家知道告了也白告,所以就打算静静地放个几年,等没有声响的时候再拿出来拍。“这便可以将危机转嫁给下家,而对自己来说,说不定还能拍出好价钱。”于是,一摊浑水继续“浑”着,永远期待着下家来接手伪作。
拍卖场中,从画家本人到艺术品经纪人再到拍卖公司、买家、卖家,各方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链”。对于拍卖公司伪作横行,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画家应把作品“文件化”
针对伪作,还在世的画家应该尽量把自己的作品出版,把它“文件化”,当然要找权威出版社。因为一旦人不在,权威出版过的画作是最贵的,没出版过的价格会降下来。以吴冠中先生为例,他就做了很多个人全集的收录和出版工作。此外,在拍卖行拍出伪作后,我认为画家本人在神志清醒的时候作出的鉴定是最有效的。如果一个画家在神志清醒的时候还鉴定不了,那谁还能鉴定。
口述:方毓仁(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香港代表)
伪作若泛滥会伤及市场
如果拍卖市场的伪作泛滥,就会让人不相信拍卖公司,同样也会对广大收藏爱好者产生伤害,另外对收藏文化的普及也会有影响。我觉得从拍卖公司的角度来说,一定要本着去伪存真的文化内涵,将真品提供给广大收藏爱好者。
口述:方继孝(名人信札收藏者)
收藏者该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都知道国家《拍卖法》中规定拍卖公司享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的权利。作为收藏者去拍卖场拍卖东西的过程中,第一他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全部听别人也不行,因为也会被人骗。同时,对于有些东西你也要征求这个行业眼光比较好的人。
就拍卖公司来说,现在尽管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但它有这个义务,在拍卖征集中尽可能地把关,对藏家负责。一个拍卖公司有没有藏家来,最主要的是藏品好、价钱、真伪能辨。
口述:刘益谦(5月30日,保利夜场宋徽宗《写生珍禽图》竞得者,在5月的最后两天,在北京嘉德、保利春拍中花了两个亿)
拍卖太多假货会被淘汰
拍卖行
拍卖公司如果卖得假的多,就会被行业淘汰,从这点来说卖假作品是有风险的。我们举办一场拍卖,来参加的有几百人,这些与会者都是很专业的人士,是特别懂行的人。假如一场拍卖都是假货,那这些懂的人以后就会不来了。如果一场拍卖光靠外行的人来,那你这拍卖肯定失败。
实际上,我们在交易时会把成交单打出来,也会将竞买人的名单打出来,一般这份名单上出现的人大都是我们熟悉的人。这些人都在这个收藏市场上有十年以上的经验了,他们自己就具备了相当的鉴别能力。你想,如果一场拍卖中假的东西多,这部分人就会大量减少,于是相应的成交额就会降低。然后造假的公司就无法在行业内生存。这就是所谓的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制约着各个拍卖公司。
口述:董国强(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
遇假就是拍卖的风险
专家
《拍卖法》中规定拍卖公司不对真假、有瑕疵的作品负责任,这也是对的。因为拍卖公司不可能一锤定音。而且这些规则在拍卖之前都已经写明了。
在得知这些规则的前提下,这就需要检验藏家的具体眼力。藏家档次高低自然会影响其对艺术品的判断。同时这也是让大家进入拍卖市场要有风险意识,不要轻易受市场冷热左右,买拍品还是要从自己了解的门类入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拍卖这个平台获得自己想要的藏品。
当然,这些是针对大拍卖公司而言的。小拍卖公司也会利用《拍卖法》中拍卖公司享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的权利,进行坑蒙拐骗。由此一定要选大拍卖公司,名气口碑都比较好的。
画家指认伪作拍卖行该不该撤拍?
各方说法不同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8:48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日前,北京圣天阁文升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发布一份声明,宣布终止原定于2006年9月17日举行“吴冠中专场拍卖会”,因为在拍卖会筹备过程中,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提出异议,认为将要拍卖的画作不是他的真迹,并要求该公司终止此次拍卖会。
圣天阁拍卖公司不愿透露这批作品委托人的身份,只是说原准备拍卖24件作品,包括21幅素描、一幅油画、一幅水粉画、一幅水彩画。该拍卖公司经理胡威向记者强调,早前
他们曾展出这一批作品,也经过一些专家鉴赏,并没有异议,而且有的藏家已经表达了购买意向,但吴冠中看了图录后表示这不是他的真迹。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胡威称自己连夜赶到北京,“和吴老进行了几次交流,在画家认定这是假画的情况下,我们基于维护公司声誉和藏家利益的考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无条件撤拍,同时回收图录”,他还特别向吴冠中先生以及藏家致以歉意。
吴冠中的弟子任景钦表示,由于艺术市场火热,现在各地有很多拍卖会都出现了吴冠中的伪作,“比如吴先生画过苏州的狮子林,湖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吴冠中全集》要收录该画作,结果全国竟然出现了12张之多假画”。
任景钦认为既然拍卖在世画家的作品,那画家本人应该是最有权威的鉴定者,“但是现在一些拍卖公司不找画家本人,这里面就有问题,有些专家的鉴定也是走过场”。任景钦说正在编辑的《吴冠中全集》将比较全面收集吴先生画作,“不在全集里面的画作,基本上都有问题,特别是在小拍卖公司出现的作品”。
史国良画作赝品被公开拍卖
“对于自己画的真伪,画家本人说了却不算数,照样拿去拍卖!无奈之下我只得开博客打假。”7月26日,著名“画僧”史国良在雅昌艺术网上看到一家叫传是的拍卖公司有他的三幅作品上拍,其中两幅作品竟是伪造,于是要求撤拍,不料拍卖公司却以“卖方不愿撤拍”为由坚持拍卖。
史国良说,他对三幅上拍作品仔细观察后发现,其中两幅作品《搓线图》、《傣家三月》是伪造,比“真品”多了几笔“画蛇添足”:如《搓线图》的左侧莫名其妙地加了几根树枝,又如《傣家三月》中的人物出现了“四个半脚趾”的造型。于是他马上致电并发传真给拍卖公司要求撤拍,对方表示将进行处理。结果假画依然出现在8月18日、19日拍卖预展上,并在20日进行了拍卖。
对此,拍卖公司中国画负责人谢飞表示,拍品经过了该公司鉴定专家组的鉴定,且委托人称作品是购自画家之手,确认没有问题才进行拍卖。至于拍品真伪,在预展期间,买家可以亲自鉴定是否为真品。另外,画家本人并不能证明作品真伪,“你说是假的就是假的?”不过,三件作品目前全部流拍,根据相关规定,拍品将退还委托人,但拍卖公司对委托人的情况却予以保密。
让史国良气愤的是,以前他也遇到自己画作的赝品公开拍卖的例子,但经与拍卖方交涉后,拍卖公司很客气地将赝品撤拍;而此次他三次同拍卖方联系,对方却态度强硬。最终,无奈之下,他只得选择开博客“打假”。史国良声称要用法律手段讨说法,他说:“拍卖市场中的造假越来越猖狂,它就像一个井盖,如果没有人堵上,就会有更多的人受害。”
画家拍卖商律师各有说法
拍卖公司:撤不撤拍,视画家人品而定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马辉表示,对于画家指认的假画,拍卖公司可以撤,也可以不撤。这主要取决于这位画家一贯的名声和诚信度。并非每个画家说的都是真话。比如看到自己以前无偿赠送给别人的画,现在标价几万元出售,心里不高兴;还有马马虎虎、艺术水准不高的应酬画,觉得有损自己的脸面。
书画拍卖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拍卖公司没有责任保证画的真假。委托人说他是从画家本人手里买的,可画家却说是假的。这种情况下,拍卖公司该听谁的?拍卖公司也很珍惜自己的羽毛,重视市场口碑和信誉。像吴冠中这样德高望重、负责任的画家,他提出作品有假,拍卖公司一般是会撤拍的。
画家:卖假冒名牌衬衫违法,卖假画为啥没人管
既然画家指出是假画,就不能再继续拍卖。省国画院画家薛亮态度很鲜明。他说:一幅画到底是真是假,画家本人当然最有发言权了。如果自己说了都不算数,那别人的话就更没有说服力了。虽然有些画家出于某种原因,故意指真为假,但毕竟是少数。我也碰到过拍卖公司卖我的假画,对方是大公司,我一说,对方就撤拍了。至于那些小拍卖公司,画家精力不够,实在管不过来,只能由它去了。但是有一种拍卖公司是专门的知假卖假,比如名画无底价拍卖,或者是低价拍卖,一幅名家作品标价500元或800元,怎么可能这么便宜?我不明白的是,卖假冒名牌衬衫算是违法诈骗,可为什么拍卖公司卖假画却可以不负责任?
律师:拍卖公司没有保真的法律义务
女律师严彤:《拍卖法》对艺术品拍卖没有什么细化的特殊要求。就大的原则来说,拍卖公司没有为买家保真的义务。当然,如果拍卖公司自己承诺保真,那另当别论。所以,当画家说是假画时,只要委托人不撤拍,拍卖公司就可以继续拍卖。因为画家说的事实,与法律事实不是一回事。法律事实是讲究证据的。
一些拍卖会上赝品高达50%
专家呼吁修改《拍卖法》
事实上,如今假货充斥书画拍卖市场早已不是新闻。据透露,我国每年约有1000场拍卖会,某些拍卖会上赝品比例竟高达50%,令无数买家叫苦不迭。
北京画院艺委会主席杨延文认为,拍卖会上假画不断,画家说了不算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要完善司法。大家都知道卖假货是违法的要受罚,但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卖假却很难管。有人呼吁要成立专家鉴定机构,可是又有谁来审核这些专家的资质呢?还有就是作为画家要具有艺术良心。”
国外的拍卖公司拍卖赝品的情况很少,为何一些国内拍卖公司能如此明目张胆拍假?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拍卖法》在“保护”他们。《拍卖法》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就意味着,拍卖公司没有义务保证所有拍品保真。
拍卖监管部门一位负责人认为,目前的《拍卖法》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是冲突的。拍卖实质就是一种交易和售卖行为,特殊的拍品瑕疵免责权根本不合理,目前的《拍卖法》该修改了。
现在伪作横行,我也很无奈,关键是中国的法律不管。行规的力量太大了,而国家也不对此立法。佳士得、苏富比这种公司,要是在国际上被发现拍品是假的,都是要判刑的。但是洋人的公司一旦到中国来做拍卖,也开始拍假的了。
口述:吴冠中(画家)
拍卖场中,从画家本人到艺术品经纪人再到拍卖公司、买家、卖家,各方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链”。对于拍卖公司伪作横行,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画家应把作品“文件化”
针对伪作,还在世的画家应该尽量把自己的作品出版,把它“文件化”,当然要找权威出版社。因为一旦人不在,权威出版过的画作是最贵的,没出版过的价格会降下来。以吴冠中先生为例,他就做了很多个人全集的收录和出版工作。此外,在拍卖行拍出伪作后,我认为画家本人在神志清醒的时候作出的鉴定是最有效的。如果一个画家在神志清醒的时候还鉴定不了,那谁还能鉴定。
口述:方毓仁(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香港代表)
伪作若泛滥会伤及市场
如果拍卖市场的伪作泛滥,就会让人不相信拍卖公司,同样也会对广大收藏爱好者产生伤害,另外对收藏文化的普及也会有影响。我觉得从拍卖公司的角度来说,一定要本着去伪存真的文化内涵,将真品提供给广大收藏爱好者。
口述:方继孝(名人信札收藏者)
收藏者该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都知道国家《拍卖法》中规定拍卖公司享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的权利。作为收藏者去拍卖场拍卖东西的过程中,第一他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全部听别人也不行,因为也会被人骗。同时,对于有些东西你也要征求这个行业眼光比较好的人。
就拍卖公司来说,现在尽管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但它有这个义务,在拍卖征集中尽可能地把关,对藏家负责。一个拍卖公司有没有藏家来,最主要的是藏品好、价钱、真伪能辨。
口述:刘益谦(5月30日,保利夜场宋徽宗《写生珍禽图》竞得者,在5月的最后两天,在北京嘉德、保利春拍中花了两个亿)
拍卖太多假货会被淘汰
拍卖行
拍卖公司如果卖得假的多,就会被行业淘汰,从这点来说卖假作品是有风险的。我们举办一场拍卖,来参加的有几百人,这些与会者都是很专业的人士,是特别懂行的人。假如一场拍卖都是假货,那这些懂的人以后就会不来了。如果一场拍卖光靠外行的人来,那你这拍卖肯定失败。
实际上,我们在交易时会把成交单打出来,也会将竞买人的名单打出来,一般这份名单上出现的人大都是我们熟悉的人。这些人都在这个收藏市场上有十年以上的经验了,他们自己就具备了相当的鉴别能力。你想,如果一场拍卖中假的东西多,这部分人就会大量减少,于是相应的成交额就会降低。然后造假的公司就无法在行业内生存。这就是所谓的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制约着各个拍卖公司。
口述:董国强(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
遇假就是拍卖的风险
专家
《拍卖法》中规定拍卖公司不对真假、有瑕疵的作品负责任,这也是对的。因为拍卖公司不可能一锤定音。而且这些规则在拍卖之前都已经写明了。
在得知这些规则的前提下,这就需要检验藏家的具体眼力。藏家档次高低自然会影响其对艺术品的判断。同时这也是让大家进入拍卖市场要有风险意识,不要轻易受市场冷热左右,买拍品还是要从自己了解的门类入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拍卖这个平台获得自己想要的藏品。
当然,这些是针对大拍卖公司而言的。小拍卖公司也会利用《拍卖法》中拍卖公司享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的权利,进行坑蒙拐骗。由此一定要选大拍卖公司,名气口碑都比较好的。
口述:尧小锋(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事实上,在制造假画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有模式。造假者先圈定一个画家,大多是已故名家,然后仿造作品,进而再找学术专家为赝品写文章。此后,就是出版、办展览为假画洗白,将赝品的链条延伸下去实现真正交易。
1
陷阱
拍卖前洗白假画
出书、办展为伪作“正名”
1999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林风眠回顾展时,台湾收藏家陈秀丛原本是这次林风眠百年大展最重要的赞助人,并承诺赞助100万元人民币。但是主办方负责人之一邀请来为参展的作品做真伪鉴别的林风眠义女冯叶,却对陈秀丛这批预备参展的林风眠作品的真实性向主办方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面对这种质疑,主办方想出了解决争议的办法,就是把几幅确证来源可靠的真品混入陈秀丛的上百幅作品中,让冯叶挑选,仅仅凭借照片,冯叶便将真品一一挑出。至此,冯叶才获得了主办方的信任。
在艺术品经纪人伍劲看来,这一赞助展览的举动,其实就是陈秀丛希望将自己所藏的林风眠伪作洗白。尽管陈的意图并没有完全实现,但依然有陈秀丛少量藏品编入中国美院画册,而这在圈内被公认为是最权威的林风眠的作品集。
陈秀丛洗白林风眠伪作的意图并没有因为1999年画展的受挫而停止。此后,他还在加拿大出版了画集《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陈秀丛作为此书的发行人专门为全书作序,而该书刊载的林风眠作品其实全部为陈秀丛个人收藏。
伍劲告诉记者,从图书封面刊登的数据上可以看到,该书收录林风眠作品145幅,“145幅的总量也许在数量上可以让陈秀丛成为林风眠作品最大的收藏家,但有多位业内者提醒我此书收录的林风眠作品靠不住,因此一些拍卖公司也拒收此书刊载的林风眠作品。”而记者采访了多位藏家,尽管不是书画领域的,但对林风眠伪作横行的情况也是有所耳闻。
这样的洗白故事并不只是发生在林风眠身上,事实上许多名家都已身陷漂白困局。某权威美术出版社曾经出版过石鲁画集,然而其中却有十多幅作品被指为伪作。石鲁儿子石果还专门为此在香港发表文章予以指证。
电视节目混入假画
与此同时,随着传媒的发展,除了出版社电视媒体也可能会成为漂洗假画的一种途径。上周五,吴冠中首度向记者披露,中央10台制作播出了一期吴冠中的专辑,后来有人送给他看时才发现节目有问题,“这个节目并没有采访我,是将此前采访过我的节目拼凑起来的,我一看节目里有四五张作品是假画。”
对此,吴冠中的香港代理人、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香港代表方毓仁告诉记者,这个权威节目的存在有可能在将来成为漂洗这四五张伪作的方式,因为大家会说权威电视台的播放还会有假吗?
2
陷阱
除了拍卖前,将假画放入画册中,或办展览对作品进行洗白外,拍卖中也有相应的潜规则使得假画顺理成章地拍卖成功。比如将假画和真画混搭在一起交给拍卖公司拍卖;或者是为假画编造一个动人的故事,让不知情的人相信作品的真实性。
拍卖中编造谎言
藏家真假作品搭配送拍
4月6日,香港苏富比春拍“20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中,林风眠作品《渔获》以1634万港元位居首位,并打破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而同时上拍的另外4件林风眠《京剧人物》系列作品,也拍出高价。然而这批作品早在拍卖前就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以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它甚至算不上一件合格的仿品。”艺术品经纪人伍劲指出,“我们都能看出来。”
而曾经在佳士得工作过的某艺术品经纪人则告诉记者,由于此次上拍作品年代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那个年代比较特殊,林风眠很难创作出甜美风格的作品。几位艺术品经纪人看过后,觉得画作还是很有问题,有别人模仿的痕迹,但神却不够。据此,几位质疑者将送拍者锁定在台湾某知名藏家。而该藏家之所以能将这些很容易看出真伪的画作成功送入拍卖,石姓艺术品经纪人指出,这源自拍卖业内“雨夹雪”这一潜规则。
“雨夹雪规则”简单说,就是同一位藏家在给拍卖公司送拍时,有真画,同时也夹带着假画。由于藏家在收藏江湖中的地位,拍卖公司想要征集到好的东西,且不想流失客户,必须受限于该名藏家。而记者采访多位藏家得知,这一潜规则存在多年,而且在业内较为普遍。
拍卖公司任伪作上拍
与此同时,拍卖公司为了征集到好作品,于是就和藏家达成协议。藏家将自己所藏的书画,好坏搭配送往拍卖公司,“有些时候,送拍的真东西不是真拍,是为了撑场面,这位藏家还是要拿回来的,真拍的就只是假画。”一名资深藏家解释说,藏家会事先跟拍卖公司达成协议,自己会拍回真画,但拍卖公司也要许诺不收佣金,最后真画还是被藏家“拍”回,而另一方面“真画拍卖的价格很高,也能为拍卖公司制造高成交率。”
由此,拍卖公司和藏家便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谁也不会拆谁的台。该名资深藏家还指出,前两年北京、上海等地涌现了大量的拍卖公司,然而真品毕竟是有限的,由此大量的伪作涌入拍卖公司。而拍卖公司负责书画的专家只要看作品“还有一眼”,就会征集,“还有一眼指的是对真正的藏家来说能看得出真伪,但对一般的藏家来说看上去像真品的。”这样的“雨夹雪”规则使得藏家和拍卖方站在了一条船上,除非是很懂行的人很难辨别作品真伪。
为假画编一个好故事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吴冠中的画作不断上拍,然而吴冠中和他的代理人也频繁发现拍卖公司所拍的是伪作,且这些伪作都会被安上一个动听的故事。
2007年,上海天衡2007年秋拍0342号拍品是号称为吴冠中作品的《春之柳》,拍卖公司的说明中称,这是吴冠中送给谢稚柳的赠品。不过,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及吴冠中本人很快就发现这是伪作。吴冠中告诉记者,这一“赠送说”完全是编造出来的,“我跟谢稚柳认识但并不熟,根本就没有赠画的事。”此外,北京某拍卖公司曾在2007年12月秋拍中拍卖一件名为《苏州,东山民居》的吴冠中油画。在图录注释中,提供者顾钰根也编造了一个故事,他自称是吴冠中好友,并且带吴冠中去苏州游玩“散心”,吴冠中将这件《苏州,东山民居》连同另外两幅国画小品赠送给他。然而吴冠中却表示,自己根本不认识顾钰根。
除了“赠送说”外,吴冠中遭遇的假画故事中,还有编造出直接购自吴本人的说法,今年佳士得拍卖的署名为《松树》的作品就是打着这样的旗号。
3 陷阱
制造假拍,拍后洗白
虽然伪作《池塘》的买家将拍卖公司告上法庭,但更多的时候,伪作即使被揭穿,依然有藏家要购买假画。实际上,这种拍卖有可能是“假拍”,是为了“洗画”,以方便下次拍卖。
前不久香港佳士得拍卖吴冠中《松树》伪作事件颇让近90岁的吴冠中感到不解,他不明白为何自己已出来打假,但伪作依然有人买。而且在经过本报在内的众多媒体曝光后,那个所谓的买家也一直没有反应。后来吴冠中就明白了,“别人告诉我,这幅在香港佳士得所拍的《松树》可能没有真正的买家,而是拍卖公司自己搞的。从逻辑上讲,花那么多钱买回伪作,不会没有一点举动。”
这种情况就是“假拍”。假拍可能是拍卖公司自己的举动,为了制造当场的拍卖业绩。也可能是拍卖公司和藏家串通在一起,为的就是制造拍卖记录。“以后这幅作品可以拿出来再拍,而且还有此前的拍卖记录作为保证。”方毓仁告诉记者,这种假拍也就是“洗画”,类似洗黑钱一样。一旦伪作在首次拍卖中留下拍卖记录后,就会在隔个一年两年后再拿出来卖或者上拍,而送拍者此时会有个更名正言顺的理由:我这件东西就是拍回来的,这么久了吴冠中本人也没出来指证是伪作啊,这就证明这是真的,“以此他们就达到了洗画的目的。”
方毓仁指出,黑钱可以通过某些行业“洗钱”,艺术品正在通过拍卖运作“洗画”。而一胡姓藏家也告诉记者,之所以在媒体曝光是伪作后,买家仍没有动静,一大原因也在于现有的拍卖法不保真,这些买家知道告了也白告,所以就打算静静地放个几年,等没有声响的时候再拿出来拍。“这便可以将危机转嫁给下家,而对自己来说,说不定还能拍出好价钱。”于是,一摊浑水继续“浑”着,永远期待着下家来接手伪作。
拍卖场中,从画家本人到艺术品经纪人再到拍卖公司、买家、卖家,各方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链”。对于拍卖公司伪作横行,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画家应把作品“文件化”
针对伪作,还在世的画家应该尽量把自己的作品出版,把它“文件化”,当然要找权威出版社。因为一旦人不在,权威出版过的画作是最贵的,没出版过的价格会降下来。以吴冠中先生为例,他就做了很多个人全集的收录和出版工作。此外,在拍卖行拍出伪作后,我认为画家本人在神志清醒的时候作出的鉴定是最有效的。如果一个画家在神志清醒的时候还鉴定不了,那谁还能鉴定。
口述:方毓仁(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香港代表)
伪作若泛滥会伤及市场
如果拍卖市场的伪作泛滥,就会让人不相信拍卖公司,同样也会对广大收藏爱好者产生伤害,另外对收藏文化的普及也会有影响。我觉得从拍卖公司的角度来说,一定要本着去伪存真的文化内涵,将真品提供给广大收藏爱好者。
口述:方继孝(名人信札收藏者)
收藏者该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都知道国家《拍卖法》中规定拍卖公司享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的权利。作为收藏者去拍卖场拍卖东西的过程中,第一他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全部听别人也不行,因为也会被人骗。同时,对于有些东西你也要征求这个行业眼光比较好的人。
就拍卖公司来说,现在尽管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但它有这个义务,在拍卖征集中尽可能地把关,对藏家负责。一个拍卖公司有没有藏家来,最主要的是藏品好、价钱、真伪能辨。
口述:刘益谦(5月30日,保利夜场宋徽宗《写生珍禽图》竞得者,在5月的最后两天,在北京嘉德、保利春拍中花了两个亿)
拍卖太多假货会被淘汰
拍卖行
拍卖公司如果卖得假的多,就会被行业淘汰,从这点来说卖假作品是有风险的。我们举办一场拍卖,来参加的有几百人,这些与会者都是很专业的人士,是特别懂行的人。假如一场拍卖都是假货,那这些懂的人以后就会不来了。如果一场拍卖光靠外行的人来,那你这拍卖肯定失败。
实际上,我们在交易时会把成交单打出来,也会将竞买人的名单打出来,一般这份名单上出现的人大都是我们熟悉的人。这些人都在这个收藏市场上有十年以上的经验了,他们自己就具备了相当的鉴别能力。你想,如果一场拍卖中假的东西多,这部分人就会大量减少,于是相应的成交额就会降低。然后造假的公司就无法在行业内生存。这就是所谓的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制约着各个拍卖公司。
口述:董国强(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
遇假就是拍卖的风险
专家
《拍卖法》中规定拍卖公司不对真假、有瑕疵的作品负责任,这也是对的。因为拍卖公司不可能一锤定音。而且这些规则在拍卖之前都已经写明了。
在得知这些规则的前提下,这就需要检验藏家的具体眼力。藏家档次高低自然会影响其对艺术品的判断。同时这也是让大家进入拍卖市场要有风险意识,不要轻易受市场冷热左右,买拍品还是要从自己了解的门类入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拍卖这个平台获得自己想要的藏品。
当然,这些是针对大拍卖公司而言的。小拍卖公司也会利用《拍卖法》中拍卖公司享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的权利,进行坑蒙拐骗。由此一定要选大拍卖公司,名气口碑都比较好的。
画家指认伪作拍卖行该不该撤拍?
各方说法不同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8:48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日前,北京圣天阁文升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发布一份声明,宣布终止原定于2006年9月17日举行“吴冠中专场拍卖会”,因为在拍卖会筹备过程中,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提出异议,认为将要拍卖的画作不是他的真迹,并要求该公司终止此次拍卖会。
圣天阁拍卖公司不愿透露这批作品委托人的身份,只是说原准备拍卖24件作品,包括21幅素描、一幅油画、一幅水粉画、一幅水彩画。该拍卖公司经理胡威向记者强调,早前
他们曾展出这一批作品,也经过一些专家鉴赏,并没有异议,而且有的藏家已经表达了购买意向,但吴冠中看了图录后表示这不是他的真迹。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胡威称自己连夜赶到北京,“和吴老进行了几次交流,在画家认定这是假画的情况下,我们基于维护公司声誉和藏家利益的考虑,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无条件撤拍,同时回收图录”,他还特别向吴冠中先生以及藏家致以歉意。
吴冠中的弟子任景钦表示,由于艺术市场火热,现在各地有很多拍卖会都出现了吴冠中的伪作,“比如吴先生画过苏州的狮子林,湖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吴冠中全集》要收录该画作,结果全国竟然出现了12张之多假画”。
任景钦认为既然拍卖在世画家的作品,那画家本人应该是最有权威的鉴定者,“但是现在一些拍卖公司不找画家本人,这里面就有问题,有些专家的鉴定也是走过场”。任景钦说正在编辑的《吴冠中全集》将比较全面收集吴先生画作,“不在全集里面的画作,基本上都有问题,特别是在小拍卖公司出现的作品”。
史国良画作赝品被公开拍卖
“对于自己画的真伪,画家本人说了却不算数,照样拿去拍卖!无奈之下我只得开博客打假。”7月26日,著名“画僧”史国良在雅昌艺术网上看到一家叫传是的拍卖公司有他的三幅作品上拍,其中两幅作品竟是伪造,于是要求撤拍,不料拍卖公司却以“卖方不愿撤拍”为由坚持拍卖。
史国良说,他对三幅上拍作品仔细观察后发现,其中两幅作品《搓线图》、《傣家三月》是伪造,比“真品”多了几笔“画蛇添足”:如《搓线图》的左侧莫名其妙地加了几根树枝,又如《傣家三月》中的人物出现了“四个半脚趾”的造型。于是他马上致电并发传真给拍卖公司要求撤拍,对方表示将进行处理。结果假画依然出现在8月18日、19日拍卖预展上,并在20日进行了拍卖。
对此,拍卖公司中国画负责人谢飞表示,拍品经过了该公司鉴定专家组的鉴定,且委托人称作品是购自画家之手,确认没有问题才进行拍卖。至于拍品真伪,在预展期间,买家可以亲自鉴定是否为真品。另外,画家本人并不能证明作品真伪,“你说是假的就是假的?”不过,三件作品目前全部流拍,根据相关规定,拍品将退还委托人,但拍卖公司对委托人的情况却予以保密。
让史国良气愤的是,以前他也遇到自己画作的赝品公开拍卖的例子,但经与拍卖方交涉后,拍卖公司很客气地将赝品撤拍;而此次他三次同拍卖方联系,对方却态度强硬。最终,无奈之下,他只得选择开博客“打假”。史国良声称要用法律手段讨说法,他说:“拍卖市场中的造假越来越猖狂,它就像一个井盖,如果没有人堵上,就会有更多的人受害。”
画家拍卖商律师各有说法
拍卖公司:撤不撤拍,视画家人品而定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马辉表示,对于画家指认的假画,拍卖公司可以撤,也可以不撤。这主要取决于这位画家一贯的名声和诚信度。并非每个画家说的都是真话。比如看到自己以前无偿赠送给别人的画,现在标价几万元出售,心里不高兴;还有马马虎虎、艺术水准不高的应酬画,觉得有损自己的脸面。
书画拍卖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拍卖公司没有责任保证画的真假。委托人说他是从画家本人手里买的,可画家却说是假的。这种情况下,拍卖公司该听谁的?拍卖公司也很珍惜自己的羽毛,重视市场口碑和信誉。像吴冠中这样德高望重、负责任的画家,他提出作品有假,拍卖公司一般是会撤拍的。
画家:卖假冒名牌衬衫违法,卖假画为啥没人管
既然画家指出是假画,就不能再继续拍卖。省国画院画家薛亮态度很鲜明。他说:一幅画到底是真是假,画家本人当然最有发言权了。如果自己说了都不算数,那别人的话就更没有说服力了。虽然有些画家出于某种原因,故意指真为假,但毕竟是少数。我也碰到过拍卖公司卖我的假画,对方是大公司,我一说,对方就撤拍了。至于那些小拍卖公司,画家精力不够,实在管不过来,只能由它去了。但是有一种拍卖公司是专门的知假卖假,比如名画无底价拍卖,或者是低价拍卖,一幅名家作品标价500元或800元,怎么可能这么便宜?我不明白的是,卖假冒名牌衬衫算是违法诈骗,可为什么拍卖公司卖假画却可以不负责任?
律师:拍卖公司没有保真的法律义务
女律师严彤:《拍卖法》对艺术品拍卖没有什么细化的特殊要求。就大的原则来说,拍卖公司没有为买家保真的义务。当然,如果拍卖公司自己承诺保真,那另当别论。所以,当画家说是假画时,只要委托人不撤拍,拍卖公司就可以继续拍卖。因为画家说的事实,与法律事实不是一回事。法律事实是讲究证据的。
一些拍卖会上赝品高达50%
专家呼吁修改《拍卖法》
事实上,如今假货充斥书画拍卖市场早已不是新闻。据透露,我国每年约有1000场拍卖会,某些拍卖会上赝品比例竟高达50%,令无数买家叫苦不迭。
北京画院艺委会主席杨延文认为,拍卖会上假画不断,画家说了不算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要完善司法。大家都知道卖假货是违法的要受罚,但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卖假却很难管。有人呼吁要成立专家鉴定机构,可是又有谁来审核这些专家的资质呢?还有就是作为画家要具有艺术良心。”
国外的拍卖公司拍卖赝品的情况很少,为何一些国内拍卖公司能如此明目张胆拍假?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拍卖法》在“保护”他们。《拍卖法》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就意味着,拍卖公司没有义务保证所有拍品保真。
拍卖监管部门一位负责人认为,目前的《拍卖法》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是冲突的。拍卖实质就是一种交易和售卖行为,特殊的拍品瑕疵免责权根本不合理,目前的《拍卖法》该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