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曾经污染 让雾都的人死去活来
英国伦敦,是发达国家借助工业革命迅速发展、高速排放的城市缩影。它因18世纪兴起于英格兰的工业革命而致富,也承受着一个代价:污染、温室气体排放迅速增长;这也导致了一个至今仍存在的说法——“伦敦雾”。作为工业革命的受害者,伦敦在经历过1952年的那场夺去12000人生命的雾劫之后,开始严肃考虑治理空气问题。鉴于此,伦敦已严格限制工业用煤和民用煤炭的规模,规划城市绿地,对汽车进行尾气改造处理,关键的是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治理法案;而现在,整个英国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气候变化大会积极表态。那段雾都往事想已成为英国人心里不可磨灭的伤疤。
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尝到了工业化的恶果。当年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为“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霭,在1952 年12月4日,变成了震惊世界的杀手: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整整有五天不散。风速表读数为零,市中心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增加了10倍,空气逐步变得更脏和更有毒,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
“这次灾难对英国人震动很大。”英国外交部气候变化与能源工作组官员说。“一个大城市环境要更好,产业转型更为关键。”今年2月,英国外交部的人员对来访的重庆媒体代表团介绍,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环境比工业革命时期有了大幅提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再单纯依赖制造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
伦敦的雾都往事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仅12月5日至8日伦敦死亡人数就达4000人。这次事件的发生,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伦敦曾以“雾都”闻名于世。如今的伦敦,见得更多的是蓝天白云,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这一切的改变,英国人花了五十多年时间。”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教授王强说。伦敦摘掉“雾都”帽子,得益于英国人的痛定思痛。
1875年
伦敦通过公共卫生法
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政府对工业加强管理,煤在工业燃料中所占的比例下降煤烟污染有所减轻,但并无质的改观。
1956年
英国颁布清洁空气法案 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
1968年
又颁布了项清洁空气法案 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
1974年
出 台空气污染控制法案 规定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烧煤产 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
1993年
新车加装催化器 从当年1月开始,所有在英国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
1995年
英国通过《环境法》 制定一个治理污染的全国战略。要求工业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8种常见污染物的排放量。
2001年
《空气质量战略草案》 该法案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伦敦的 空气质量,消除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限车进城 发展公交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2003年2月,伦敦市政府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开始对周一至周五早7点至晚6点半进入市中心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机动车,每天征收5英镑的“交通拥堵费”,由此获得的收入完全用于改善伦敦公交系统。此后收费区域不断扩大,收费标准也提高到目前的8英镑。
回到自行车王国
2000年,为了抗议伦敦市中心没有更多的自行车专用道,担任“国会跨党派自行车族”主席的工党议员布莱肖发起了一项抗议活动,英国各党派的75名国会议员们“骑”上街头,乘自行车穿越伦敦市中心。
更多的绿化带
在伦敦城市外围,政府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到20世纪80年代,该绿化带面积已达4434平方公里,与城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之比达到2.82∶1。远期绿化带规划面积可达5791平方公里,与城市面积之比可达3.67∶1。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伦敦市政府于2004年出台了《伦敦市空气质量战略》。彻底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绝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责任,还需要各级政府的全面统筹、规划,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始终,并且科学地、前瞻性地制定各种城市发展、城市环境管理的方针政策。
英国气候变化法案于2008年生效,法案提出到205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80%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20年的中期目标是减少34%的排放。但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对完成这些目标的可能作性进行了评估,得出了按照目前的情况难以完成目标的结论。
英国伦敦,是发达国家借助工业革命迅速发展、高速排放的城市缩影。它因18世纪兴起于英格兰的工业革命而致富,也承受着一个代价:污染、温室气体排放迅速增长;这也导致了一个至今仍存在的说法——“伦敦雾”。作为工业革命的受害者,伦敦在经历过1952年的那场夺去12000人生命的雾劫之后,开始严肃考虑治理空气问题。鉴于此,伦敦已严格限制工业用煤和民用煤炭的规模,规划城市绿地,对汽车进行尾气改造处理,关键的是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治理法案;而现在,整个英国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气候变化大会积极表态。那段雾都往事想已成为英国人心里不可磨灭的伤疤。
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尝到了工业化的恶果。当年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为“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霭,在1952 年12月4日,变成了震惊世界的杀手: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整整有五天不散。风速表读数为零,市中心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增加了10倍,空气逐步变得更脏和更有毒,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
“这次灾难对英国人震动很大。”英国外交部气候变化与能源工作组官员说。“一个大城市环境要更好,产业转型更为关键。”今年2月,英国外交部的人员对来访的重庆媒体代表团介绍,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环境比工业革命时期有了大幅提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再单纯依赖制造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
伦敦的雾都往事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仅12月5日至8日伦敦死亡人数就达4000人。这次事件的发生,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伦敦曾以“雾都”闻名于世。如今的伦敦,见得更多的是蓝天白云,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这一切的改变,英国人花了五十多年时间。”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教授王强说。伦敦摘掉“雾都”帽子,得益于英国人的痛定思痛。
1875年
伦敦通过公共卫生法
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政府对工业加强管理,煤在工业燃料中所占的比例下降煤烟污染有所减轻,但并无质的改观。
1956年
英国颁布清洁空气法案 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
1968年
又颁布了项清洁空气法案 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
1974年
出 台空气污染控制法案 规定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烧煤产 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
1993年
新车加装催化器 从当年1月开始,所有在英国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
1995年
英国通过《环境法》 制定一个治理污染的全国战略。要求工业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8种常见污染物的排放量。
2001年
《空气质量战略草案》 该法案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伦敦的 空气质量,消除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限车进城 发展公交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2003年2月,伦敦市政府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开始对周一至周五早7点至晚6点半进入市中心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机动车,每天征收5英镑的“交通拥堵费”,由此获得的收入完全用于改善伦敦公交系统。此后收费区域不断扩大,收费标准也提高到目前的8英镑。
回到自行车王国
2000年,为了抗议伦敦市中心没有更多的自行车专用道,担任“国会跨党派自行车族”主席的工党议员布莱肖发起了一项抗议活动,英国各党派的75名国会议员们“骑”上街头,乘自行车穿越伦敦市中心。
更多的绿化带
在伦敦城市外围,政府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到20世纪80年代,该绿化带面积已达4434平方公里,与城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之比达到2.82∶1。远期绿化带规划面积可达5791平方公里,与城市面积之比可达3.67∶1。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伦敦市政府于2004年出台了《伦敦市空气质量战略》。彻底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绝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责任,还需要各级政府的全面统筹、规划,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始终,并且科学地、前瞻性地制定各种城市发展、城市环境管理的方针政策。
英国气候变化法案于2008年生效,法案提出到205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80%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20年的中期目标是减少34%的排放。但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对完成这些目标的可能作性进行了评估,得出了按照目前的情况难以完成目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