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 请你不要开枪自杀
发布时间: | 2009-06-11 | 点击次数: | 0 |
案情回放:
张纯如 请你不要开枪自杀

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遗体告别和守灵仪式美西时间18日晚在北加州拉斯阿托斯市的Spangler殡仪馆举行。张纯如的亲属和数百名各界人士怀着极为悲伤和惋惜的沉痛心情瞻仰了张纯如的遗容。
据美国侨报报道,遗体告别仪式从当晚5时开始,在殡仪馆门外的草坪上,安置着巨幅张纯如生前双眼紧闭、面带沉思状的彩色遗像。张纯如的遗体安置在深红色 的灵柩内,神情安祥。张纯如的父母和丈夫赠送的花圈安放在灵柩的上方。张纯如生前最喜爱的一张生活遗照在鲜花和丝带的装饰下陈列在灵堂的右方。
在殡仪馆内,一张当年张纯如所著《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新书发表会的大幅海报挂在入口处。张纯如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的 硕士学位证书、英文版《读者文摘》1998年9月版以张纯如肖像做封面的放大照片,以及数十幅张纯如生前包括与前总统克林顿夫妇、婚礼、出生婴儿时全家的 欢乐等充满生活气息的相片也都陈列在大堂前。
张纯如的丈夫布赖特•道格拉斯和她的弟弟守护在灵柩旁,对瞻仰遗体者表示感谢。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和母亲张盈盈参加了告别守灵仪式。
“我们想念她的一切。”张盈盈眼含泪光,“想念她整个人。”张绍进点点头。
不少人在还未进入灵堂瞻仰前,就已经泪盈满面。大家都对张纯如如此年轻就离开人世感到惋惜和悲痛,并感到张纯如的离去实在“太突然”、“太不可思议”。
一直在为张纯如后事奔忙的世界抗战史维会副会长丁元说,最重要的事情是青年人要接棒,要有人继承张纯如的事业,为维护史实而努力。他说,史实维护不仅仅在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和历史定位,还在于美国人要如何认识中国,中国人自身该如何认识自己的民族。
史维会主要成员之一李兢芬说,张纯如的去世是“维护抗战史实工作的最大损失”。张纯如是第一个将南京大屠杀史实介绍给英文世界的人,并且取得了巨大反响。李兢芬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继承张纯如未完成的事业。
张纯如的生前好友、畅销书作家、父亲是二战时期登陆琉磺岛的著名六英雄之一的詹姆士•布莱德里,回忆最后一次和张纯如打电话的时候就在几个月 前,当时她还是好好的,但是他隐约觉得“她仿佛有一个秘密”,还曾经打算下一次电话的时候问个明白,没有想到却永远没有下一次了。
张纯如的先生工作的思科公司来了许多员工吊唁,其中不乏华裔面孔。一位沈姓工程师告诉记者,虽然与张纯如的先生并非同一个部门,但是张纯如所做 的事情是整个华裔社区的光荣,因此公司的许多华人都来参加遗体见面会。华人工程师们已经约定购买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书,捐献给各地图书馆,希望更多 人能够读到张纯如的著作、了解历史真相,完成张纯如未竟的事业。
11月9日,以《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成为美国畅销书作家的张纯如(美籍华 裔),在美国加州自己的轿车内中弹身亡,有消息推测,年仅36岁的她可能因患忧郁症“自杀”。张纯如女士去世的消息昨天传到国内,使南京大屠杀研究学界为 之震惊,权威学者孙宅巍指出,她是发现南京大屠杀核心资料《拉贝日记》的关键人物,她的英文著作第一次让欧美人士翔实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在世界范围内对 揭露日军暴行有重要意义。南师大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昨日向张纯如的家属发去了唁电,以示哀悼。
美媒体报道张纯如死于枪伤
美国报纸《the Mercury News》报道对此事件报道如下:作家/记者被发现在Los Gatos死于枪伤――张纯如把三十年代的暴行带到西方人的意识中
张纯如星期二被发现死于自杀。她孩提时代听说的成千上万名中国平民被日本士兵强奸 和屠杀的记忆迫使她就那次暴行写了一本受到广泛赞扬的书。显然,张驱车前往LosGatos以南的一条路上,在车内开枪自杀。SantaClara县的副 警长Terrance Helm说,星期二早上一位开车人在第17高速公路“猫餐馆”南面行使时注意到不远处私家水塘边的路旁有一辆车,于是过去检查汽车,当他意识到所发生的事 情后,他报了警。Helm说调查者的结论是,她向自己头部开了一枪,而且还有“其他证据”支持这一结论。官方的死亡原因还没有公布。家住圣何塞的张今年 36岁,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是1997年出版的,被Bookman Review Syndicate评为当年最佳图书。该书是关于1937年日本人屠杀中国人事件,而在当时英语国家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畅销书作者2004年11月9日早上结束了自 己的生命。”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昨天得到总部设在美国的“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的以上证实。该中心主任张连红援引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的消息原 文称:“她开始写第四本书——一本关于战俘的书的过程中,她生病了,然后被送时医院……在她出院后,她继续同忧郁症作斗争,在她写的一封信中,她请求人们 记住生病以前的她,那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献身于事业的她……”美联社昨日也有消息报道张纯如中弹身亡。
她让世界了解了南京大屠杀
“听说这件事我真的很震惊,张纯如女士的去世是研究南京大屠杀学术界的一个重大损 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的书和她的工作,让欧洲特别是美国人准确地知道了南京大屠杀,在世界范围内揭露了日军的暴行。”昨天,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资深学者孙 宅巍与记者通话时,语气沉重。
据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提供的相关材料,张纯如的父母原籍中国,她本人出生于美 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先后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她分别在美联社和芝加哥一家报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全身心投入了写作。1997年 年底,张纯如的第二本书《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大屠杀》(英语写作)在美国出版,不仅反响强烈,而且很快跻身全国畅销书榜。
“她的父母是中国人,在她的小的时候对她讲了南京大屠杀,但她长大后在美国的 图书馆中却找不到可以供大众了解这个事件的书籍,她决定自己来写这样一本书。”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她说过“我写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种愤怒的感觉,这本书能 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在相关的资料里,还可以发现张纯如这样一个观点:忘记南京大屠杀,等于是遭受 第二场屠杀。“这本翻译成中文有数十万字的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两点,一是她以吸引人的文笔来写历史事件,二是她在写书前进行的调查采访非常专业化,是用 历史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这样评价。张连红还认为,张纯如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畅销书已影响了一代年轻美国人。今 年9月18日,他到北京参加相关的报告会时,与会的不少美国青年学者在发言中谈到了南京大屠杀,而且都承认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首行来自于张纯如的书。
她是《拉贝日记》的发现者
孙宅巍透露,张纯如在学术界另一个重要贡献也相当引人注目——她是发现南京大屠杀 研究核心材料之一《拉贝日记》关键人物。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纯如为了写书到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了有关拉贝的一些文献资料,她还打听到拉 贝的一位亲外甥女莱因哈特(音)还活着,并与莱因哈特取得了联系,这才知道拉贝有一封写给希特勒的关于日军暴行的报告书。并且,拉贝还有一本关于日军暴行 的日记。张纯如女士走了,但她寻找到的《拉贝日记》,现在却成了侵华日军南京暴《南京大屠杀》作者生前多次遭威胁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透露丈夫和孩子信息 .

《南 京大屠杀》一书的作者、36岁的青年作家张纯如突然自杀身亡的消息,震惊了纽约华人社区。熟悉张纯如的华裔人士认为,张纯如以其追求历史真相的勇气和才 华,重新揭示了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中国的那段悲惨历史。但随后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使得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忧郁症不断加深。
英才辞世纽约痛悼
11月13日,亚太事务研究中心在纽约法拉盛举行张纯如追悼会。一些熟悉张纯如的 人士在会上高度评价张纯如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优秀的年轻历史学家在短短一生中作出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南京大屠杀:一场被遗忘的浩劫》一书的出 版,使这一段原先不为西方世界重视的历史事件引起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关注。
美国198家媒体刊登自杀消息
国际笔会成员、作家丛苏说,全美有198个书报杂志刊登了张纯如自杀身亡的消息,可见她的影响力之大。而她最出名的书就是在《纽约时报》高居最畅销排行榜达两个月之久的《南京大屠杀》。
恐吓疑来自日本右翼分子
纽约大学电影系主任崔明慧说,2003年夏天,她为拍摄钱学森一片采访过张纯如。
在采访过程中,崔明慧了解到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出版之后,不断收到怀疑是日本右翼人士的恐吓信和电话。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直到她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崔明慧说,这些威胁信和电话,使得张纯如不断变换电话号码,平时不敢打电话,只用电子邮件联络,甚至不敢在家里接受采访,不敢向朋友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张纯如:真相不可毁灭
11月13日,许多读过张纯如书的华裔民众,在看了报道后也纷纷前来为她吊唁。会上放映了张纯如1998年3月前来纽约为《南京大屠杀》一书作推广活动时应邀发表演讲的录影带。
张纯如说:“我相信最终真相将大白于天下。真相是不可毁灭的,真相是没有国界的,真相是没有政治倾向的。我们大家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使《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悲剧永不再发生。”
行的铁证。

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遗体告别和守灵仪式美西时间18日晚在北加州拉斯阿托斯市的Spangler殡仪馆举行。张纯如的亲属和数百名各界人士怀着极为悲伤和惋惜的沉痛心情瞻仰了张纯如的遗容。
据美国侨报报道,遗体告别仪式从当晚5时开始,在殡仪馆门外的草坪上,安置着巨幅张纯如生前双眼紧闭、面带沉思状的彩色遗像。张纯如的遗体安置在深红色 的灵柩内,神情安祥。张纯如的父母和丈夫赠送的花圈安放在灵柩的上方。张纯如生前最喜爱的一张生活遗照在鲜花和丝带的装饰下陈列在灵堂的右方。
在殡仪馆内,一张当年张纯如所著《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新书发表会的大幅海报挂在入口处。张纯如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的 硕士学位证书、英文版《读者文摘》1998年9月版以张纯如肖像做封面的放大照片,以及数十幅张纯如生前包括与前总统克林顿夫妇、婚礼、出生婴儿时全家的 欢乐等充满生活气息的相片也都陈列在大堂前。
张纯如的丈夫布赖特•道格拉斯和她的弟弟守护在灵柩旁,对瞻仰遗体者表示感谢。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和母亲张盈盈参加了告别守灵仪式。
“我们想念她的一切。”张盈盈眼含泪光,“想念她整个人。”张绍进点点头。
不少人在还未进入灵堂瞻仰前,就已经泪盈满面。大家都对张纯如如此年轻就离开人世感到惋惜和悲痛,并感到张纯如的离去实在“太突然”、“太不可思议”。
一直在为张纯如后事奔忙的世界抗战史维会副会长丁元说,最重要的事情是青年人要接棒,要有人继承张纯如的事业,为维护史实而努力。他说,史实维护不仅仅在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和历史定位,还在于美国人要如何认识中国,中国人自身该如何认识自己的民族。
史维会主要成员之一李兢芬说,张纯如的去世是“维护抗战史实工作的最大损失”。张纯如是第一个将南京大屠杀史实介绍给英文世界的人,并且取得了巨大反响。李兢芬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继承张纯如未完成的事业。
张纯如的生前好友、畅销书作家、父亲是二战时期登陆琉磺岛的著名六英雄之一的詹姆士•布莱德里,回忆最后一次和张纯如打电话的时候就在几个月 前,当时她还是好好的,但是他隐约觉得“她仿佛有一个秘密”,还曾经打算下一次电话的时候问个明白,没有想到却永远没有下一次了。
张纯如的先生工作的思科公司来了许多员工吊唁,其中不乏华裔面孔。一位沈姓工程师告诉记者,虽然与张纯如的先生并非同一个部门,但是张纯如所做 的事情是整个华裔社区的光荣,因此公司的许多华人都来参加遗体见面会。华人工程师们已经约定购买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书,捐献给各地图书馆,希望更多 人能够读到张纯如的著作、了解历史真相,完成张纯如未竟的事业。
11月9日,以《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成为美国畅销书作家的张纯如(美籍华 裔),在美国加州自己的轿车内中弹身亡,有消息推测,年仅36岁的她可能因患忧郁症“自杀”。张纯如女士去世的消息昨天传到国内,使南京大屠杀研究学界为 之震惊,权威学者孙宅巍指出,她是发现南京大屠杀核心资料《拉贝日记》的关键人物,她的英文著作第一次让欧美人士翔实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在世界范围内对 揭露日军暴行有重要意义。南师大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昨日向张纯如的家属发去了唁电,以示哀悼。
美媒体报道张纯如死于枪伤
美国报纸《the Mercury News》报道对此事件报道如下:作家/记者被发现在Los Gatos死于枪伤――张纯如把三十年代的暴行带到西方人的意识中
张纯如星期二被发现死于自杀。她孩提时代听说的成千上万名中国平民被日本士兵强奸 和屠杀的记忆迫使她就那次暴行写了一本受到广泛赞扬的书。显然,张驱车前往LosGatos以南的一条路上,在车内开枪自杀。SantaClara县的副 警长Terrance Helm说,星期二早上一位开车人在第17高速公路“猫餐馆”南面行使时注意到不远处私家水塘边的路旁有一辆车,于是过去检查汽车,当他意识到所发生的事 情后,他报了警。Helm说调查者的结论是,她向自己头部开了一枪,而且还有“其他证据”支持这一结论。官方的死亡原因还没有公布。家住圣何塞的张今年 36岁,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是1997年出版的,被Bookman Review Syndicate评为当年最佳图书。该书是关于1937年日本人屠杀中国人事件,而在当时英语国家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畅销书作者2004年11月9日早上结束了自 己的生命。”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昨天得到总部设在美国的“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的以上证实。该中心主任张连红援引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的消息原 文称:“她开始写第四本书——一本关于战俘的书的过程中,她生病了,然后被送时医院……在她出院后,她继续同忧郁症作斗争,在她写的一封信中,她请求人们 记住生病以前的她,那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献身于事业的她……”美联社昨日也有消息报道张纯如中弹身亡。
她让世界了解了南京大屠杀
“听说这件事我真的很震惊,张纯如女士的去世是研究南京大屠杀学术界的一个重大损 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的书和她的工作,让欧洲特别是美国人准确地知道了南京大屠杀,在世界范围内揭露了日军的暴行。”昨天,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资深学者孙 宅巍与记者通话时,语气沉重。
据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提供的相关材料,张纯如的父母原籍中国,她本人出生于美 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先后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她分别在美联社和芝加哥一家报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全身心投入了写作。1997年 年底,张纯如的第二本书《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大屠杀》(英语写作)在美国出版,不仅反响强烈,而且很快跻身全国畅销书榜。
“她的父母是中国人,在她的小的时候对她讲了南京大屠杀,但她长大后在美国的 图书馆中却找不到可以供大众了解这个事件的书籍,她决定自己来写这样一本书。”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她说过“我写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种愤怒的感觉,这本书能 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在相关的资料里,还可以发现张纯如这样一个观点:忘记南京大屠杀,等于是遭受 第二场屠杀。“这本翻译成中文有数十万字的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两点,一是她以吸引人的文笔来写历史事件,二是她在写书前进行的调查采访非常专业化,是用 历史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这样评价。张连红还认为,张纯如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畅销书已影响了一代年轻美国人。今 年9月18日,他到北京参加相关的报告会时,与会的不少美国青年学者在发言中谈到了南京大屠杀,而且都承认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首行来自于张纯如的书。
她是《拉贝日记》的发现者
孙宅巍透露,张纯如在学术界另一个重要贡献也相当引人注目——她是发现南京大屠杀 研究核心材料之一《拉贝日记》关键人物。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纯如为了写书到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了有关拉贝的一些文献资料,她还打听到拉 贝的一位亲外甥女莱因哈特(音)还活着,并与莱因哈特取得了联系,这才知道拉贝有一封写给希特勒的关于日军暴行的报告书。并且,拉贝还有一本关于日军暴行 的日记。张纯如女士走了,但她寻找到的《拉贝日记》,现在却成了侵华日军南京暴《南京大屠杀》作者生前多次遭威胁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透露丈夫和孩子信息 .

《南 京大屠杀》一书的作者、36岁的青年作家张纯如突然自杀身亡的消息,震惊了纽约华人社区。熟悉张纯如的华裔人士认为,张纯如以其追求历史真相的勇气和才 华,重新揭示了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中国的那段悲惨历史。但随后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使得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忧郁症不断加深。
英才辞世纽约痛悼
11月13日,亚太事务研究中心在纽约法拉盛举行张纯如追悼会。一些熟悉张纯如的 人士在会上高度评价张纯如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优秀的年轻历史学家在短短一生中作出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南京大屠杀:一场被遗忘的浩劫》一书的出 版,使这一段原先不为西方世界重视的历史事件引起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关注。
美国198家媒体刊登自杀消息
国际笔会成员、作家丛苏说,全美有198个书报杂志刊登了张纯如自杀身亡的消息,可见她的影响力之大。而她最出名的书就是在《纽约时报》高居最畅销排行榜达两个月之久的《南京大屠杀》。
恐吓疑来自日本右翼分子
纽约大学电影系主任崔明慧说,2003年夏天,她为拍摄钱学森一片采访过张纯如。
在采访过程中,崔明慧了解到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出版之后,不断收到怀疑是日本右翼人士的恐吓信和电话。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直到她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崔明慧说,这些威胁信和电话,使得张纯如不断变换电话号码,平时不敢打电话,只用电子邮件联络,甚至不敢在家里接受采访,不敢向朋友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张纯如:真相不可毁灭
11月13日,许多读过张纯如书的华裔民众,在看了报道后也纷纷前来为她吊唁。会上放映了张纯如1998年3月前来纽约为《南京大屠杀》一书作推广活动时应邀发表演讲的录影带。
张纯如说:“我相信最终真相将大白于天下。真相是不可毁灭的,真相是没有国界的,真相是没有政治倾向的。我们大家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使《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悲剧永不再发生。”
行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