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案点评
新疆艺术学院7.5防暴“保卫战”
发布时间: 2009-07-28 点击次数: 0
案情回放:
   新疆艺术学院7.5防暴“保卫战”

7·5事件中全体戒备,3000余师生无人伤亡和参与暴乱,成为事件核心区成功维稳样本

 ■ 核心提示

  7·5事件中,地处事件核心区域的新疆艺术学院,未发生一起不稳定事件,没有学生伤亡,也没有学生被卷入事件。

  事件发生时,早有防范的新疆艺术学院沉着应对,保卫校园不受暴徒冲击,将师生保护在院墙之内。事件过后,又快速组织疏散,将2000多名学生全部安全送回家。

  事件过后,新疆艺术学院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维稳样本。而“民族团结”,被总结为其最大的倚赖和财富。



  看到值班老师走访学生宿舍,一名学生悄悄汇报,许多同学最近在浏览两个网站。

  这名老师立即查看这两个网站,发现内容与广东韶关“6·26”事件有关,各种文字和视频信息,点击率已达三万余次,而有大量跟帖,号召去广场游行、复仇。

  这是7月3日晚11点左右,新疆艺术学院。

  这名老师马上将消息报给了张健。张是学院的团委书记兼学生处长。

  “可能有坏人要煽动学生闹事。”张健立即打电话给学校保卫处长许培,并向学院党委报告。

  消息又快速汇报到了自治区团委。7月4日,公安部门将上述两个网站屏蔽。

  消息上报的同时,新疆艺术学院启动应急预案,对校园封闭式管理,不让学生随意外出,并加强校园巡逻,密切关注校园动态。

  “事后看来,我们并不是反应过度。”7月20日,张健说。

  紧急“封校”

  4座校门被封锁,开始检查证件,只进不出,门卫全部安排了双岗

  到5日上午,新疆艺术学院保持着外松内紧。

  全校4000多名学生,有800多名毕业生已离校,还有800多名学生在外实习。校内的2000多名学生正期末考试。

  张健和许培他们高度紧张,但要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考试氛围,“努力做到不动声色”。“许多学生还不明白怎么回事。”

  音乐系大一学生史沙回忆,早上9点她还出了校门,去租了套礼服,准备6日的声乐考试。

  到中午,气氛骤紧。

  11点,许培接到乌市公安局文保分局紧急通知,“5日或者6日,可能有学生上街游行,市局请各大院校提前做好防范,坚决不能让学生出去”。

  “这事儿在新疆并不鲜见。有的高校可能按常规逐级传达。”而许培深知自己学校地形复杂(后来看,学校完全处于7·5事件重灾区包围之中),加上3日晚已发现的信息,他马上把情况汇报给了主管副院长。

  学院党委紧急开会,通知仍在校外的学生和教师立即返校。

  下午1点,全校各职能部门领导、辅导员,各系部书记会议紧急召开。会议通报了“6·26”事件,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和相关处级干部迅速召开学生会议。

  2点,全校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大会召开。

  史沙作为预备党员,参加了音乐系的会议。系党总支书记热扎克主持会议,通报了广东韶关6·26事件真相,并要求学生党员和干部“起到带头作用”。

  学校的特殊时期保卫应急程序全面启动。4座校门被封锁,开始检查证件,并只进不出。门卫全部安排了双岗,多名干部职工也参与协助保卫工作。

  在校教职员工、班主任、辅导员,各系部书记领导,全面进入学生公寓,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同时没收学生刀具。

  5日是周日,往常安排在周日晚的党团活动下午提前召开,使6·26事件真相被迅速传达。

  “如果那天会议开晚了点,后果不堪设想。”许培说,当天晚7点,二道桥等地打砸抢已经开始,按往常,正是学生返校时间,地处5大重灾区包围的新疆艺院,不管学生从哪条路返校,必定遇上暴徒,难免重大伤亡。

  因反应及时,当天晚6点统计,除个别确认安全在家的学生,其余在校学生已全部返校。

  惊魂一夜

  5日晚,包括院长和书记在内40人,提着“大头棒”,紧守校门

  史沙说,去年冬天学校也曾封过门,后来没什么事。所以5日下午许多学生不理解,围在校门口要求出去买东西。

  老师就一个个把学生劝回宿舍。

  当晚8点,史沙听到校园周边有震天的打砸声,黑烟从四周升起。在宿舍楼上,她看到不远处山西巷那边汽车燃烧的冲天火光。

  住在同一栋楼的大一女生阿尔扎克说,她闻到了火药味和橡胶燃烧的味道。

  宿舍里,女生们吓得不说话。来自河南的史沙说,此刻“就想回家”。

  学校大门口,62岁的维族保安克里木和51岁的肉孜洪,提着警棍把守在最前面。不同民族同事的团结,让许培事后想起来很感动。

  克里木是该校保卫处22人中年龄最大的。他说,活了一辈子没见过这样的暴行。暴徒见人就砍,用砖头猛砸路人的头。行人哭喊奔跑,一些人满头鲜血,摇摇晃晃跑几步,一头栽在地上。

  有被追赶的人冲到了校门口求救,担心对方身份不明,许培请示领导后,开门救人。当晚,他们营救了近百人。

  5日晚,学院院长和书记也提着“大头棒”,守在校门口。

  许培说,包括临时加入的教职员工共40人,全部守在了门口。保卫处将提前准备的木棒、铁棍等发给这些老师,应对暴徒冲击。

  最紧张的时刻是晚上10点。此前,也有小股暴徒到来,看到学校有准备,未敢冲击。晚上10点,数十暴徒拿着铁棒、砍刀和砖块,从团结路吼叫着过来。

  “是严阵以待,准备迎击,还是隐藏起来,制造假象?”许培说,眼看暴徒已拐过来,他当即下令:全体人员后退60米,隐藏在树丛和建筑物后面。

  暴徒们冲过校门口,看到空无一人,以为学校没人,离开了。

  “事后看来,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暴徒当时杀红了眼,如果我们在校门口对峙,势必刺激他们攻击校园。”许培说。当晚,在学校附近团结路的打砸抢烧持续了3小时。

  此刻,学院宣传部长乌拉音·克里木等各部领导和全部辅导员、班主任,守在学生宿舍,陪伴2000多名惊慌的学生。

  史沙说,当晚系里的副书记夏怀敏就住在了她们宿舍。而阿尔扎克半夜醒来,还听到老师在过道巡逻走动。

  乌拉音说,直到凌晨1点,学生们都渐渐入睡,老师们才撤出宿舍,随后守在宿舍大门口,整整一夜。

  成立“防暴队”

  大学老师穿上了迷彩服练习格斗,校园内24小时有人巡逻

  6日早晨,乌鲁木齐在伤恸中醒来,7·5暴力事件震惊国人。

  上午,新疆艺术学院党委决定,成立护校“防暴队”,并确定这支队伍要“常规化存在”。

防暴队迅速组成,队员来自全校各部门,40名队员属于12个民族,其中18人是处级以上干部。防暴队配备了大头棒、盾牌和头盔。

  平日温文尔雅的大学老师此时身着迷彩服,在操场上学习格斗和棒击技术。防暴队实行军事化管理,住集体宿舍,7天回家一次,每班5人24小时轮班在校园巡逻。

  6日早上,教务处决定,调整期末考试时间,10日考完放假。

  7月6日,自治区干部大会召开,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发表电视讲话。

  下午1点,新疆艺术学院召开干部会议,传达努尔·白克力讲话和自治区干部大会精神,并部署向全体师生传达。

  至下午6点,来自自治区最高层的讲话被传达到每一名学生。5日晚的悲剧逐步由辅导员和班主任传达给学生,要求学生不信谣,不传谣,保持清醒和理智。

  辅导员、班主任继续守在每间学生宿舍,老师们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使学生相信党和政府一定能够妥善处理这一事件”。

  张健说,事件发生后,没有一名学生离开校园,去参与社会群众的聚集。

  许培从5日一早到学校,一直到19日,在学校大门口的保安室整整守了半个月才回家。

  而6日到8日三天,他和全校许多老师都是彻夜不眠。





 饮食难题

  厂房沟菜场空了,九家湾、二道桥……丁富有一直跑到了机场附近,才买回一袋胡萝卜

  5日晚上开始,2000多名学生和近千名教职工共3000多人,被安全保卫在了校园内。

  此刻,丁富有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是学院饮食中心副主任。“食堂有吃的,才能保证学校稳定。要是在我这儿出了乱子,没法交代。”

  6日,他开着车,满街找菜场。几个大菜场都关闭了,或者道路被管制。

  他给朋友打电话打听,新疆财经大学伙食科王科长告诉他那边有菜,但很危险,“不要来”。

  “3000多张嘴等着吃饭呢,管不了那么多。”丁富有在驾驶室放了“大头棒”,跟食堂的维族司机赶去。

  胡萝卜价格翻了一倍,3元一斤,此时也顾不上了,他们采购了800公斤蔬菜往回赶。

  7日,食堂就餐人数达到最高峰。全校的职员工和家属无法出去买菜,都到食堂吃饭。

  丁富有一大早跑到厂房沟去,菜场早空了;跑到九家湾,没有;赶到二道桥,还是没有……这天,老丁一直跑到50公里外的机场附近,买回一袋胡萝卜。

  丁富有说,当天院领导叮嘱,担心饮水被恐怖分子投毒,必须储备一定饮用水。他又出去买水,到晚上终于买回200件矿泉水和饮料。

  8日,食堂储存的清油、面粉、大米也用完了。丁富有继续带着大家满大街采购。直到学生被逐步送回家,老丁才松了口气。

  此时周边菜场紧闭,老丁他们又把采购回来的米面、副食,在校内原价出售给教职员工家属。

  凌晨大撤退

  大巴车独自行驶在黑夜,女生方便时胆小,班主任吴保华提着大头棒远远守着

  7日时,鉴于紧张局势,新疆艺术学院教务处再次调整期末考试时间,决定待秋季开学时再考。

  当天,学校决定立即疏散学生回家。

  “真难!”张健说,学校发动老师想办法找车送学生,但受了惊吓的市民此时都躲在家里。“我们给私人朋友打电话,都不出来,警车开道也不出来”。

  到了晚上,学院求助后,自治区交通厅派了8辆大巴车来。

  12点,学生已熄灯睡觉,张健带着老师们统计学生家庭住址分布情况,确定疏散线路。

  凌晨1点,线路划分完毕。老师们立即挨宿舍叫醒学生,决定当晚立即出发。

  凌晨1点30分,学生被核查身份、确保没外人混入后,两辆警车开道,4辆大巴先行发往博州、克拉玛依、塔城、石河子4个方向。

  大一女生阿尔扎克家在塔城。她回忆,当时“仿佛电影里战争来临的感觉”,“街上一个人也没有,阴森森的”。

  上到大巴上后,阿尔扎克以为车上只司机一个大人,她紧抱着背包,感觉很紧张。后来看到班主任吴保华也在车上,“顿时放松了”。

  当晚,学校在每辆车上安排了一名辅导员或班主任,护送学生回乡。

  “我们的老师没有半点犹豫,深夜来不及告别妻儿,匆匆护着学生走了。”张健说。

  因是临时决定,事前未有任何准备,吴保华向同事借了500元钱揣上,立即动身护送30多名同学往塔城方向。

  警车把他们送出乌鲁木齐,到高速路口后撤回。大巴车独自消失在茫茫黑夜中。

  已精神上稍微放松的阿尔扎克,听到老师让把窗帘全拉上,不让大声说话,“一下又紧张起来”。

  “眼睛也不敢眨一下。一路很紧张。”吴保华说,去程800公里,他们走了10个小时,途中没敢休息。一路上,他提着棒子坐在车门附近。

  “路上遇到5道关卡。每到一处关卡,武警上车清查,我才稍微松口气。”吴保华说,其余大部分时间,路上就他们一辆车行驶在茫茫夜色里。

  路上,有学生需要方便,车子就在路边停靠两三分钟。女生胆小,吴保华提着棒子远远守着。

  8日中午12点,大巴安全抵达塔城。

  阿尔扎克的爸爸早守在那里。看到女儿,他握着吴保华的手,说不出话。有些家长抱着孩子哭成一团。

  有家长说,他们曾准备花3000元包车到乌鲁木齐接孩子,但没一个司机愿意去。此刻,看到孩子被安全送回,“一辈子也要感谢艺术学院”。

  在吴保华他们那批人出发后,张健和老师们接着统计到和田、伊犁方向的学生。

  早晨7点,150多名伊犁、和田和阿勒泰籍的学生,在4名老师护送下,踏上返乡路。

  对于内地学生和疆内铁路沿线学生,8日下午,学校派人到火车站抢购票。当时火车站人满为患。学校拿出8万元支票,购买了900多张当天的车票。

  怎么把这些学生送到车站,难住了张健。当时,公交车基本停运。

  最终,在学院领导号召下,学校的3台面包车,8个院领导的配车,以及教职工的20多辆私家车全部出动,来回拉学生去车站。

  张健回忆,那时老师就像一只老母鸡,走到哪,学生就跟到哪。一名学校司机送学生去汽车站,学生求他:老师,你看着我上车了再走。这名司机就守在车站门口1个多小时,等学生安全登车后离开。

  史沙等去往河南、山东方向的学生,是晚上7点30的火车。大三的一名班主任朱俊一直把他们送到候车室,等他们登车后离开。

  张健说,当天只用了三个多小时,学校成功输送了千余名学生到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

  最后剩下的是本市学生。

  私家车再次被发动,老师们被要求把学生安全送进家门才能离开,“小区门口都不行”。

  到7月9日上午,全校2000多名学生全部被安全送回家。
 团结之魂

  几千学生属于21个名族,近千名教职员工分属14个民族,“团结”始终排在该校校训第一位

  “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三股势力和分裂恐怖组织重点的渗透对象是高校。”多年从事高校保卫工作的许培说,高校的维稳工作因此尤为重要。

  他介绍,去年12月到今年初,“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暴力恐怖势力)一直试图往高校散发传单,高校也一直保持高度戒备。

  新疆艺术学院有学生4000余人,由21个民族组成,教职员工近千人,14个民族组成。7·5事件中没出现学生伤亡,也没有学生被卷入事件。

  张健说,在这个多民族集体中,“团结”始终排在校训第一位。创校50余年的新疆艺术学院,立校宗旨是“民族团结,教书育人”。

  学校印发《维吾尔语日常用语学习手册》,鼓励汉族学生学维语。还通过民汉班级结对子,民汉宿舍结对子等方式,加强不同民族学生的沟通和友谊。

  张健介绍,该校多年来坚持每两周开一次全校主题班会(内容主要围绕民族团结),统一思想认识。学生提交讨论稿,然后自由辩论,“理越辩越明”。

  6月28日,学校刚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内容是认清“三股势力”真面目。

  音乐系2008民族班班主任李辉介绍,那次主题班会,音乐系的系主任热扎克亲自主持,他通过图片和实证材料,向同学们揭露“伊扎布特”组织真面目,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

  张健认为,正是这次及时扎实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很好认清“三股势力”,从而在7·5事件中保持了稳定。

  主题班会外,学校还设有学生信息员制度。张健说,全院共有100多名学生信息员,汉族和其他民族各半,分别由学生处一名民族老师和一名汉族老师领导。他们分布在各系部和各宿舍楼,他们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汇报。7月3日晚发现学生有浏览极端言论网站的,便是一名信息员。

  此外,学生组织“学生自律管理委员会”,平时肩负倡导民族团结、化解学生矛盾的职责。这次事件中,该组织35名成员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带头稳定同学情绪,帮助师生间沟通,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张健看来,学校长期团结教育和制度建设之外,学校民汉师生之间长期相濡以沫的友谊更为宝贵。

  在新疆艺院,民汉一起过节也是一大特色。该校宣传部长乌拉音·克里木介绍,每年穆斯林的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汉族师生也放同样长时间的假。学校会组织汉族同事到其他民族同事家串门,贺节,加深友谊;而每年春节,其他民族的同事也放假,组织到汉族同事家里拜年。

  7·5事件前,5日下午时,张健等12名老师被派到广场去查看有没有学院的学生参与集会。当晚他们被暴徒追砍,9个维族同事把3个汉族同事紧紧包在中间,一路奔逃躲避。其间,张健被冲散10多米,一位维族同事冒着生命危险冲过去把他拉回到维族同事的护卫圈。

  “汉族同事平时和我们亲如兄弟,危急时刻自己的兄弟能不保护吗?”事后,保护了张健他们的新疆艺术学院保卫处处长助理买买提·阿不都热依木说。

  7·5事件过后,新疆艺术学院作为维稳典型,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肯定。

  7月8日,尔肯江·吐拉洪在该院的调研座谈会上说,“艺术学院地处敏感复杂地段,心里一直放心不下”,而他看到总体情况良好,“保持了校园稳定,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 新闻背景

  【维稳样本】

  新疆艺术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新疆艺术学校。目前有学生4000余人,由21个民族组成,教职员工近千人,由14个民族组成。

  乌鲁木齐暴力事件中,新疆艺术学院处在5大重灾区:二道桥、山西巷、大湾、赛马场和黑甲山的包围之中。学校在事件中未发生一起影响稳定的事件。

  □记者 杨万国 乌鲁木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