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判例
宣东子 躲在一个角落逍遥自在
案       由: 审理法院:
发布时间: 2025-05-10 15:22:50 点击次数: 0
摘            要:  
       李思宣小姐 案件最大争议焦点,在于涉事中介 学术帝 的逍遥法外。调查显示,该机构原法定代表人宣东子长期在社交媒体兜售“港大、海外名校保录取”服务。
简介:
宣东子  躲在一个角落逍遥自在

—— 内地选美女冠军花38万入读港大获刑240日,法官指被告一直在撒谎。



2025-05-09 17:06

5月8日,香港沙田裁判法院一纸判决,揭开香港高等教育史上最离奇的学历造假丑闻!现年28岁的内地选美冠军李思萱,花38万从内地中介伪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凭,入读香港大学,毕业后还把港大毕业证书是的合格PS成优异。最终被控“以欺诈手段取得服务”及“管有虚假文书”两项罪名罪成,获刑240日。署理主任裁判官郑纪航还当庭痛斥被告“不诚实行为贯彻始终”!

案件主角李思萱,时年28岁。在2021年12月13日,她向香港大学递交入读申请表,虚构自己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学士毕业生。基于对其所报学历的信任,香港大学于2022年4月11日向她发出「有条件取录」通知,并按程序要求提交哥大成绩单、毕业证书等相关文件。在同年4至7月期间,李思萱凭借伪造的哥伦比亚大学文件成功获取录取,顺利成为港大文学硕士学生。

庭审中,李思萱供认,她向内地中介“学术帝”支付了高达38万元人民币,以此来安排伪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学历,从而达到骗取港大录取的目的。深入调查内地法庭纪录发现,该中介并非首次涉及此类造假事件,曾在内地民事法庭承认多次伪造工作经历、留学背景等,帮助众多学生骗取香港及海外大学的录取资格。然而,尽管有如此确凿的造假事实,该中介至今仍未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

回溯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2024年3月,香港大学接到有关申请人在报读硕士课程时使用虚假学历的投诉后,迅速报警。哥伦比亚大学在接到港大核实请求后,明确回应称李思萱从未在该校就读,其所提供的证明文件也并非由哥大发出。2024年6月14日,港大尝试通过电邮约见李思萱,却遭到她的拒绝。7月19日,港大正式报警并随即中止了她的学籍。就在第二天,李思萱企图从落马洲离开香港时,被警方及时截获。

颇具戏剧性的是,在2024年7月4日深圳举行的世界环球小姐中国大湾区总决赛上,李思萱还以港大学生的身份自信满满地接受访问,宣称自己就读于香港大学应用语言学专业。但仅仅过了两星期,即7月20日,她就在港大校园被入境处职员截查,随后在落马洲被警方正式拘捕。警方在其住所查获了伪造的港大毕业证书,上面甚至将原本合格的成绩恶意伪造成优异,可见其造假行为的肆无忌惮。

到了2025年5月8日,李思萱最终承认了“以欺诈手法取得服务”及“管有虚假文书”两项罪行。署理主任裁判官郑纪航在判刑时言辞犀利地指出,被告的不诚实行为在整个事件中贯穿始终。综合考虑案情等多方面因素,原本每项控罪应判处入狱300天,但鉴于被告认罪态度,可获得三分一的刑期扣减,同时另有40天的刑期须分期执行,最终确定总刑期为240天监禁。

值得关注的是,在李思萱案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中介“学术帝”,其原股东兼法定代表人宣东子曾在内地社交媒体上极为活跃,大肆宣传“保录取”生意。自从香港法庭曝光该公司后,网上诸多相关宣传贴文纷纷被删除。尽管如此,该中介的网站至今仍保留着海外名校及香港大学保录取的宣传内容,有港媒记者尝试咨询却未得到任何回复。

而案件最大争议焦点,在于涉事中介“学术帝”的逍遥法外。调查显示,该机构原法定代表人宣东子长期在社交媒体兜售“港大、海外名校保录取”服务,甚至在2021年四川攀枝花法院庭审中,其代理律师当庭承认“伪造学员毕业院校、工作经历属行业惯例”。然而,该中介仅被判退还27万元中介费,未受任何刑事追责。

在内地,虽然也有中介因诈骗行为受到法律制裁,但仔细分析这些案例会发现,大多是由于收钱后未履行承诺或直接潜逃等原因,暂时还未出现因造假骗取香港或海外学校录取而被刑事定罪的情况。

像2017年中央电视台曝光的一起中介伪造海外毕业证书、护照及出入境纪录骗取中国教育部认证的案件,涉事负责人最终被判处监禁六年六个月;2021年河南郑州发生的一起案件,有人收取156万元声称能协助学生入读美国名牌大学,但收钱后并无协助申请学校,只伪造了哥伦比亚大学录取通知书,最后诈骗罪成判监10年6个月。